第一百五十六章 直言不讳(1 / 3)
随着东宫与太傅府的关系日趋平静,谢光的权势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越来越多的官员,或明或暗的投靠了他,不仅仅是洛邑,甚至还包括剑南、岭南等僻远州府。
而在这个关键时期,帝都的首脑层却集体失声了。
无论帝君李成武,还是老将军徐烈、太子少师刘策、中书令柳诗名,甚至连一向刚直不阿的禁军大统领王桓,都没有出面干涉过任何一项奏议,就那么静静的等着、看着。
西疆鬼漠尽丧敌手,无人过问;大统领何景明遇刺身亡,也无人过问;现在谢光野心膨胀、权倾朝野,还是无人过问。
“朝廷究竟是怎么啦?!”慕容雪心中恨道。
朝中的大佬们可以装聋作哑,他慕容雪却不能放任不管。
他停住脚步,转身揽起了袍袖,提笔蘸墨,在眷录好的奏折留白处,刷刷点点的写道:
“殿下明鉴。
臣以为,太傅所奏之事,大谬矣。
治河要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乃惠民益国之举也。故而君臣同心,万民戮力,以举国之沧海,投河道之一粟,唯念毕其功于一役也。
然则,今日之天下,盖非盛业之景气。外有西疆敌寇犯边,天狼射月;内有储君履新监国,百业待兴。
当是时,为政者应体恤君心,爱惜民力,凡务以中正平和、不动国本为宜。
沿河一十二州折冲府兵,尽为本乡子弟,平日农闲操演,未曾丝毫懈怠。以盛壮之军,分守所辖之域,保障河道工程之安宁,其力足矣。何须再另行集结,重整新军?
十五万骁勇青壮,分散方圆千里之地,本各有统属、各具补给,一应完善。然则依太傅之议,转瞬间撤销规制、呼啸汇聚,牵一发而动全身,岂非未战先自乱阵脚乎?
太傅此议,无视治河工程之首要,尽逐旁业之末节,未见其利,先见其害也。
臣不才,不敢见乱而无举,谬政以媚顺,故谏言反对,恭请殿下圣裁。”
批注一气呵成的写完,慕容雪放下毛笔,长吁口气,心中暗道:谢光啊谢光,你的如意算盘打得再响,老子也要给你搅黄了!
御书房东西两面的窗户,全部用红漆木杆从下面撑开,穿堂而过的凉风里,夹杂着雨后的花叶香气,芬芳味道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慕容雪此时正垂手肃立于书房之中,静静等待着端坐在书案前的太子李炳,逐条翻阅他眷录批注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