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段王爷府太后(1 / 1)
段王爷的母亲不是中原人,也不是大理国的人,她是阿拉伯皇室的公主,因为阿拉伯皇室内部的争夺,国皇不放心,在她五岁的时候就放到了峨眉山,拜峨眉山大师静慧师太为徒,因为天生就是练武的骨络,峨眉山大师静慧师太就收下了,给她取中国名王秀芬,法号慧慈。
王秀芬从五岁开始练武,到了十五岁,习武十年已经将峨眉山门派的武艺融会贯通了,也经常独自一人行走中原江湖。
就在吴东升和程宝珠将李慧珍救到山上的那个时候,她也在峨眉山上,经过几个月的接触,王秀芬与程宝珠,李慧珍结为了姐妹,王秀芬年龄最小以三妹称呼。
吴东升和程宝珠带着李慧珍离开峨眉山之后,李慧珍就没有再回到峨眉山了,吴东升和程宝珠只要路过四川都会到山上拜访峨眉山大师,程宝珠与王秀芬私下秘谈。
在王秀芬十八岁的时候,遇到了当时的段王爷,在切磋武艺的时候产生的恋情,峨眉山大师静慧师太知道王秀芬不是佛门中人,在峨眉山大师的默许之下,王秀芬就长期在大理王府生活了。
吴东升在靖难之役离开的时候,吴存义也才十二岁,哪里有吴方璞,所以吴方璞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宝珠教出来的,原来的内功随着奇缘造化已经被神功所替代,但最初养成的习惯,一招一式的起势很难改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曾经师姐程宝珠的一招一式都在吴方璞的一举一动看到了。
要说王秀芬也是一个得道之人,自做上了大理国王的王后之后,仍改不了以前的习性,也经常行走在云贵川一带的江湖上,自有了自己的儿子之后才有所收敛。
王秀芬曾经和段王爷去过信安城,那时候吴东升已经不在了,吴方璞还没有出生,鑫桥街吴家大院里的后院还是她出资购置给程宝珠操办的。在信安城停留的时间很短,程宝珠带着王秀芬去白云古寺看过李慧珍。之后就没有再到过信安城了。
王秀芬将吴方璞带到了后宫,也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进来,拉着吴方璞的双手,问起了程宝珠现在的情况,因为卧床十多年了,外面发生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
这一下子吴方璞真有点呆头呆脑了,这位段王爷的母亲怎么问起了自己的祖母。
疑惑的神情没有逃过王秀芬的眼睛,知道师姐没有向后代提起过曾经的往事,特别是在峨眉山为李慧珍报仇的事情,不能向外面提起。
王秀芬就把过去的一切都告诉了这位小神医,也就是师姐的孙子,因为以前她身体好的时候与程宝珠的书信当中提到过吴方璞。
吴方璞听她这么一说,也相信了,祖父母以前经常在江湖上行走,结识的朋友有见过的,也有听祖母说过的,在峨眉山确实有一段往事。当即就跪拜倒地称呼起祖母,对王秀芬说,祖母现在住在太湖,与两个师兄安度晚年,只是忽略了那一段死而复生的过程。
王秀芬没有向吴方璞提起他的内功的渊源,想等自己的身体再恢复好一些去一趟太湖,到时什么都知道了。
王秀芬问吴方璞“你怎么到了云南大理来,不会是来玩的吧。有什么事情,尽管说。”
吴方璞就一五一十地向她说起了自己是承宣布政使司吴方琪的亲哥哥,吴方琪是程宝珠的三公子,是宣德五年的状元。又把吴方琪到云贵来的使命告诉了她,皇帝要想实行改土归流。王秀芬这些年长期卧病在床,不知道有改土归流的事情,就把儿子叫到了身边,对儿子说这位小神医是自己结义姐姐程宝珠的孙子,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吴方琪的亲哥哥,现在碰到了困难,需要儿子帮助承宣布政使司吴方琪完成皇帝的使命。
段王爷一听母亲说这位小神医是她年青时结义师姐的孙子,不由地发出惊奇,母亲年青时故交的后代在自己的母亲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救了母亲的生命,三个月后的今天在自己和母亲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又救了整个大理王府,这位那里是神医那么简单,简直是武功盖世,无所不能,完全可以统领整个云贵川的武林。
惊奇之余,让吴方璞回去请承宣布政使司吴方琪到府上一叙。对这一点,吴方璞也能理解,因为承宣布政使司的衙门太简陋了,简直是不堪入目,同时吴方璞想的没有那么复杂,把弟弟叫来拜访一下祖母的师妹也是应该的。这都是闲话,两次的绝处逢生,王秀芬的感慨何止这些,王秀芬用大理口语与段王爷说了几句,当即就在后宫举行了大理王室会议,按照大理的风俗举行了段王爷与吴方璞结义兄弟的结拜仪式,顿时传遍了整个云贵川。
吴方璞对这位大理王已不再称呼段王爷,毕竟与自己父亲差不多的年龄,称师兄已经很勉强了。
段王爷在云贵川一带是个风云人物,段王府属于民族宗教一类,世袭王室,为了称呼方便以王兄自称,称吴方璞为璞弟。当即让朴人把吴方璞的行旅搬到了段王府。
吴方璞带着段王府的仆人回到住处,整理好东西,就到方琪那里一一对方琪说了,让他明天到段王爷府中详细谈,自己要在段王爷府给他母亲进行最后的治疗,每天也不回来了。也把自己今天下午在段王爷后操场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云南三大土司都在场,估计可以逐步开始实施他的改土归流的使命了。
吴方琪想事情才有了点眉目,真正做起来没有这么简单,云南三大土司对大理王爷府只是敬重,真要动了他们的根基,肯定还得要费一番周折,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的事情做起来肯定会顺手的多,有了段王爷的依靠,云南三大土司云南承宣布政司使也总有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