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百年大计(1 / 1)
吴强华继续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们开封南面的那一片土地就让那些迁移的村落用着,先不收钱,而且我们还要给他们平地,修水道,按我们设计好的布局进行建造,房屋由他们自己造,如果造房屋的钱不够,我们可以给他们垫付。他们原来的土地由我们州府收回,然后给他们在开封南面新建的地方办理新的地契。他们原来的土地我们收回来了之后,就大面积地种庄稼,如果有人想买的也可以卖给他们,不想买的要鼓励农户种植,每年按收成收取田租。我问过刚来的那个师爷,他测算过,这样一进一出极有可能还有结余,我们州府事情成办了,还不出一分钱,尽赚不赔。”吴强华在开封直隶州的诸事已经全面展开了,手底下可使唤的人也就是这么几个,就从南方绍兴请来了两位师爷,帮衬着做一些算计方面的杂事。
“这么说的话,到是可以做,以房易房,以地易地,按照原来土地的面积,置换一下不受黄河潮讯影响的地方,像那个村庄也就可以纳入这个新村的规划当中,那个村庄原来的田地还可以让他们继续使用,只对他们的房屋进行迁居,他们居住在开封的南面,种植在开封的西北面,我想这种方法他们可以接受,就那个村庄,也就是几十户人家,做起来也容易,但要面对我们境内所有黄河沿岸的低哇村庄,这事情做起来量太大了,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建议事先要做一个规划,那些先迁,先解决那些急需迁移的村庄,要有一个方案。”通判张方生谈了自己的顾虑。
因为张方生他主管家田,粮运和民事诉讼,如果这么一来动作太大了,开封境内黄河沿岸大量的村落迁移,将会涉及一些家田的变更,如果离新村比较近的村落还可以兼顾一下居住地和种植田亩,如果离新村远的村落那就难了,肯定会因为田地的种植而影响村庄的迁移,动员起来难度加大了,而且肯定也会引起了些民事纠纷,这些事一下子压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有点畏难了。
为了解决黄河治理和黄河两岸的村落安全,吴强华提出移民问题,建设开封南郊新村,以解决黄河成百上千年来的洪水潮讯村庄淹没的事情,大略方针已经定下来了,而具体如何进行大量的村落迁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法虽好,但通判张方生没有信心,不仅是通判张方生没有信心,甚至连主管黄河治理的州同蒋大海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因为州同蒋大海对黄河两岸的情况太了解了,一草一木,一树一地没有他不知道的,要想让那些村庄的村民远离他们生活多年的土地并不是州府下一个文,动员一下就能解决的,虽然也知道黄河改道将在近数十年内再次出现,这种大面积迁移黄河沿岸村落是最好的办法,但如何实施这种措施他没有想过,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办法。
吴强华也知道这事不好办,但要减少因黄河潮讯而引发的水患,势在必行。他看过近数十年来因黄河水患造成的家破人亡,他到过黄河沿岸很多的堤坝都已经再也经不起大的潮讯了,今年的桃花潮讯已经过去了,虽然受灾面积不大,也有几处的堤坝决堤了,由于提前做了防汛措施,没有造成伤亡事件,但也有几个村庄淹没了。
他对大家说“黄河沿岸村落迁移是个长久之计,是个宏远规划,要想实现这个宏远规划至少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我们先制订一下救急的办法,将那些已经受灾,而且无法再居住的村庄先行安居,将这些受灾的村落安居在新村,这不难,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土地和房屋,不需要动员,我们本来就要进行赈灾,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用到这个新村建设,再动员一下开封府里的一些富户,出钱为州府解决一下困难,这种出资救灾的事情每年都会有,有先例可循,已经成了开封府里的习惯。今年受灾的村庄里的村民将是新村的第一批村民,今后我们就将这个新村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建,以此为典范逐步扩大。”
吴强华又说“今年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在新村周边建几个竹棚和粥棚,安居那些受灾的村民,就让这些村民进行新村的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让开封府的富商支助一些,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补贴一些,新村的第一批的建设资金就这样落实应该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不被动了,成熟一批安排一批入住。至于那些远离新村黄河两岸边面临洪水灾害的地方,可以采用居种分离的方法,他们的土地还是让他们耕种,他们的房屋也可以保留,但只能是保留,不允许再建了,五年,十年的时间慢慢地往新村转移,如果有可能在原来的土地上建一些农庄,置留少量的人专门耕种田地,不再是群居的村庄。我的这种设想是建立在黄河将要再次改道的基础上的,虽然从迹象上看黄河改道不会在近二、三十年内出现,但过了三十年之后黄河改道也会渐渐地出现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开封府南面的新村也已经是老村了,在偏离黄河新的河道两岸的地方也会建起很多的移民新村。”
有关建设移民新村的事情在大家的酝酿中产生了,很快说付之了实施,开始平地了,水渠也通了,当年受灾已不能再居住的村民很快就到了开封府南面的荒地里开垦了,由灾民组成的建筑队伍开始重建家园了,第一个移民新村很快就建成了,灾民入住了,还有那个村庄的几十户人家也迁到了移民新村,原来的房屋都推倒变成了农田,房屋的地契也置换了,有关移民新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吴强华的重点放到了以农耕为基础,以手工艺为导向的主题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