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构建防御体系(1 / 1)
有了清晰的方向,也有了因为外在危险而产生的动力,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布带着儿子前往城里换回粮食种子后,便带领几名有经验的年长者和几名妇女开始找块土地试种。熊波则安排挑选出的行动队员开始训练和加强村寨的防御。清晨和傍晚各安排两个小时进行训练,从基础体能到射击和搏击,有时还会讲述小规模战斗的技巧和协同配合方法。偶尔在队员向他投来崇拜的眼神时,熊波也很好奇他为何知道这些内容。
一次和大家交流的时候,一位曾因被抓壮丁而上过战场的的老人一阵见血的指出,熊波可能之前是军人。他这一提周围人顿时点头表示认同。看着熊波健硕的身材,再联想到他对枪械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够在危急时刻保持镇定,作为一名军人无疑是最合理的解释,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军人,是受过多年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熊波也比较认同这个想法,但是他不禁好奇自己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军人呢?又为何会在这里?想不明白的事就先放下,熊波选择将内心的疑虑暂且搁置,优先专注于眼前的问题。
训练之外,行动队的成员还承担加强防御的任务。考虑到种植园这块肥沃的土地的价值,熊波在构建防御工事之初就考虑到除了把居住区纳入到防御工事中,种植园也应该以某种形式兼顾。当然最好的方式是把整个种植园都纳入到防御工事中,但是这显然不现实,先不说覆盖种植园这广阔的面积修建篱笆需要多少木材,单就完成修建篱笆的工作量也是旷日持久的。熊波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想法,转而去想以何种方式能较好地兼顾到种植园的防御。
关于防御工事的建构,熊波等人采用以下方式:首先,他把大家居住的地方向种植园靠近,使得居住区外围到种植园最近的距离不到二十米;另外,通过缩小每间房屋面积和增大房间密度的办法,达到缩小居住区总面积的目的,以便减小重点防御的核心区面积,从而降低修建防御工事的总工作量和减少所需工时,也比较利于建构复杂的防御工事;其次,针对附近岩石较少的问题,他们采用岩石和木头混合使用的方式建造外围墙,正对种植园建一座大门,另一个方向建一个后门。只建两门虽也有不足,但避免了大门过多导致外敌进攻时,防御力量过于分散。将居住区周围较为高大的植物通通砍除,使居住区外围的围墙和塔楼显得更加高大。对种植园旁的房屋进行加固改造,作为居住区的前沿哨所,由原来在种植园居住的拉里和一名原先是土匪后投靠的人驻守。在居住区无门的两边各在内部建造一座塔楼,每天轮流有人监视这两个方向有无异常。两门的上方也都有人值守,以防有人突然来袭。
至于武器方面,上次土匪入侵,留下的武器有步枪十余把,还有几把手枪,剩下的无非是些刀具。熊波觉得可能还不够,又特意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弓箭,还派人四处搜集较大的岩石,以备不时之需。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防御工事的构建,熊波总算可以松一口气。虽然目前的防御工事还过于粗糙,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比原先睡在阔野里安全不少。只是熊波内心深处还有一丝担忧,日后粮食的种植可能主要是在种植园中,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式,将来一旦有外敌入侵,种植园内的粮食很难保住,到时候即使村寨不被攻破,失去粮食也不会坚持很久。而且,在种植园留守的人生命安全也无从保障。虽说他们可以发现敌人来袭并坚守一段时间,但如果不及时营救,仍然毫无存活的机会。并且如果入侵势力比我方强大,营救根本难以开展,那么在种植园坚守的人将必死无疑。
想到此,熊波觉得还需要加强和种植园之间的联系,他突然想到可以采用建造地道的方式,既然现在种植园旁的房屋到居住区的距离已经只有几十米,那么修建地道也不会太困难。而且,有一条地道通往外面无形之中也为居住区多了一道保险。当天晚饭后,熊波便将行动队全员集合起来开始挖地道,地道一端是种植园旁的房屋,另一端是居住区内距离正对种植园的大门十米处的地下。考虑到之后这条地道可以成为运送粮食的通道,熊波特意将地道修建成带有坡度的通路,种植园那边高,居住区这边矮。然后在居住区这边修建一座竖井作为地道口,这样,从种植园地道过来,不是直接到达居住区地面而是在五米深的地下,需要抓着绳子才能爬上去。熊波后来还在竖井上设置一个吊桶,既可以拉人上来也可以拉货。
之后,每天吃过晚饭,行动队十几人就投入到修建地道的工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加快进度,地道只有一米三左右那么高,成年人都要弯着腰才能通过,地道的宽度也只允许单人通过。即使这样,也花费十多天时间才建好。后来,熊波又想到一个好主意,在种植园那边安放一辆小板车,利用坡度使小车可以自行滑到竖井,小车上栓一条绳索,既可以控制下滑的速度,也可以回收小车。这样运送粮食和人员返回都很便捷。小车本身并不重,所以拉回去也不需要很大的力气,一个人即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