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登坛(2 / 4)
于是乎,此时此地成了吴江阔佬们的聚集地,寒暄之声不断。
“哟,洪员外,您老怎么也进城了?”
“这不是溇港开闸么,见着水涨起来,我那围圩的坝子又不高,总不能把这条老命喂了鱼吧,只好来县里躲躲。”
“那您老为何不干脆去临安,实在不行安吉州也不远啊,这到了县里,将来还不得水里泡着?像咱们这些本来在县中的,就是想走也走不了啊,燕王下了禁令,不许任何大户私离。”
这带着怨意的语气,明显是对燕王不满,但又没有对抗的胆子。
“既然是燕王殿下的谕令,那肯定是有些道理的。”
“呵呵,什么道理?他不过就是怕咱们都跑了,没法筹措钱粮,才把咱们都绑在这,本来若只是湖翻涨水,挨一挨也就过去了,可这飓风又来,咱怕是得跟那些泥腿子一样,把命给交代在这里了。”
“那不至于吧,燕王这不是要祭天么,只要飓风不来,最多七八天这水也就退了。”
“哈哈哈,祭天能有用!?你还真当他是诸葛孔明,有呼风唤雨之能么?”
“这玩意也就糊弄一下那帮草民罢了,咱们可多少都是读过圣贤书的,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这燕王倒好,还妄想操纵天象!”
“嘿嘿,反正闲着也是无聊,就看看咱们的燕王殿下能整出什么幺蛾子……”
这些地主老财压根就不信祭天能消灾解难,之所以肯花钱来这,纯粹是抱着看戏的心态,甚至内心还等着燕王出丑。
说起来,大宋官府有个传统,就是一旦发生灾难,就会向当地富户强制派捐,要他们拿出钱粮赈济灾民。
这个做法,或许在后世人看来,是侵犯私人财产权,但换个角度来说,许多富户之所以富,也是剥削草民而来。
当然,具体执行的时候,向谁派捐,派多少,又要看当政官员的人品了,这里面也存在一些猫腻就是。
人品不好的,那自然是亲疏有别,欺软怕硬,而比较刚直的,就一视同仁,就算是权贵也免不了被派捐。
比如在历史上的几年后,临安饥荒,市面上买不到米,时任临安知府的马光祖就找上了赵孟启的生父荣王,从他手上‘敲’走了三万石粮食,救活了许多人。
相比于明末时,崇祯想派捐却弄不到几百两银子,这个时代的权贵虽然也自私自利,但风气或许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