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公平产生权力(1 / 1)
治理——保护个人财产的社会规则及执行这些规则的机构——不一定需要政府介入。建立政府只是治理的支撑手段之一。
无政府状态下,人们之间的关系类似“囚徒困境”,“囚徒困境”逻辑有两个结论:
(1在一次性博奔的情况下,互不合作是唯一的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
(2在无限次重复博弈或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博弈者之间总有可能达成合作均衡。
重复非合作博弈有可能达成合作均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成的自治机制——连续交易制约。一个人在同他人进行互动时会采取策略,拒绝在未来与不愿合作的人进行互动,从而切断了对方通过持续互动而获利的可能性。通过惩罚不合作行为,可以促进合作。如果我们考虑两个人以上的情况,就要加入名誉因素,这更加重了对不合作行为的惩罚。不愿合作的人由于名誉受损,甚至无法与那些其未曾与之不合作的人通过互动而获利。
这在现实中也比较常见,商店比摆地摊的信誉高,摆地摊的比行走的信誉高。在微信群里交易未上架交易所的新币时,通常将谈妥数额的币分成多次交易转账。
身处无政府状态的人,有两种处境:(1面对的交易互动并不连续或相关个人没有足够的耐心时,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即强者以掠夺为生,弱者没有生存空间。(2强者不满足掠夺的收益时,要扩大收益,就需要以一定的规则给弱智生存空间(养韭菜,从而增加可掠夺资源。
随着规则的确立和增加,人们就会产生连续的交易互动,进而产生自治机制。
小到蚂蚁,大到狮子,大自然中所有的群居性动物,都会有一定的自治机制。她们都没有陷入一切蚂蚁与一切蚂蚁、一切狮子与一切狮子开战的状态。说只有我们人类这一个物种必须得有个外力管着,不然就会一切人与一切人开战了,这个不合常理。况且,如果我们人类之前是这么个活法的话,恐怕也早就灭绝了。
利益之争无处不在,但,前提是让利益可持续成长。如果,利益不存在了,那还争什么?
那么,为了利益的可持续成长,每个人都需要做出牺牲,这个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牺牲,叫公正。
一个实验是这样的:比方说妈妈给大林1块钱,让他制定一个分配方案,和弟弟小林分。如果小林拒绝了大林的分配方案,这1块钱就由妈妈收回。
那幺,依据经济理性人假设,大林就是给小林1块钱,小林也应该接受,因为1块钱总好过没有。但是实验证明,如果大林给得太少的话,小林宁可自己一分钱不得,也会拒绝,让大林也一分钱得不到。
这个实验在各文化、各人种之间都做过。结果是,咱们东亚人最讲究公平。东亚的大林,平均出价达到38块,是所有人种中给得最多的。
那你可能会说,大林给小林分38块,并不是出于公平,而只是怕小林报复。也就是说,结论可能并不是东亚人更慷慨、更公平,而是东亚人更小心眼儿,报复心更强。
实验者也想到这个可能性了。所以,他们又请了妹妹小娟来暗中旁观。规则是:给小娟2块钱。如果她认为大林不公平,她可以交给妈妈钱,让妈妈惩罚大林。只要小娟给妈妈1块钱,妈妈就没收大林3块钱。给2块没收6块,依此类推
那按照经济理性人假设,小娟拿到这2块,一溜烟就买冰激凌去了。大林小林公平不公平的,管我屁事儿。对吧?但是实验结果证明,不是这样的。小娟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交钱给妈妈,去惩罚大林。
利益,产生公平,公平产生权力,权力维持自治,这阻止了一切人与一切人开战状态的发生。不同自治的融合,将权力让渡给某个载体,如果这个载体是法制,则产生政府,如果这个载体是神,则产生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