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印刷问题(1 / 3)
何夕说道:“大兄,不管是工部,还是大内印书的地方都是印不了的。”
太子说道:“何出此言?”
何夕也没有说别的,从太子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却是史记中的一卷,里面还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何夕说道:“大兄,史记有一百三十卷,五十多万字,这一卷,才不足万字,就这么厚了。而大兄想写在报纸上的,恐怕不仅仅是万字就够了。即便四个版面。前后都要印刷,估计也印不了多少字。”
史记一卷,大抵有小拇指那么厚。在后世仅仅是几页字的内容,在这个时间就是这么厚。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印刷的字体,都是厘米见方的。一页字也就几十个上百个字。更多就不可能了。
太子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道;“如此一来,一个册子就一个册子吧。反正每旬一册,每年也不多啊。”
何夕一愣。
在这一点上,何夕恍然觉得自己有一些先入为主。
是的在何夕看来,报纸就是报纸,是那种可以开合大纸。而在太子看来,却不一样的。邸报是没有具体形式的,很多都是手抄的。所以这报纸的形式,是一张纸,还是一册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何夕说道:“不仅仅是这里,殿下这里的书,都是精品,即便是不是唐宋之古本,也是大内精心雕版的。如果用活字印刷也是不行的。常有脱落,漏墨等等问题。而如果用雕版的话,成本就太高了。”
太子说道;“成本?这教化之利器。成本高一点也无妨。大不了每年多出几万两银子,放心,真有用的东西,孤是舍得花钱的。陛下也是舍得花钱的。”
何夕有些头疼,他觉得怎么与太子的脑回路搭不上啊。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何夕看来,报纸就应该是大规模发行的。一发行数万份,每天都要发行,甚至数百万份,数千万份那种。这样的规模发行,对于成本就非常敏感的。一丝一毫都不能多。
而在太子这里,就是教化之利器,朝廷用来控制影响官员的一件法宝。在太子这里,这个报纸的发行规模,已经确定了。不会扩大了。大明一千多个县,几百个府,一十三省,几十个都司,三百多个卫所,再加上朝廷六部五军都督府九卿衙门,以及各级衙门,还有各家勋贵,元老重臣等等加起来,这就需要好几千份了。再加上损失补充,分发给国外等等。一万份足够用。
甚至时间长了,是可以确定在几千份内。
如此一来,成本什么并不在乎,须知,朱元璋没有少做印刷很多书籍,免费发放给百姓,做法律普及。甚至召见各地社学先生,推广社学,这都是需要银子的。
这样的事情太子见多了。并不觉得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