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见解缙(2 / 3)
再有就是何夕派系,除却何夕之外,没有几个身居高位的。黑点也少。所以火力都打在勋贵身上了。
于是,双方就达成了新的默契。
但是这种默契,并不代表双方之间的争论,就结束了。
解缙是有能力的,他将永嘉之学拉过来,为何夕的移民政策作为背书。
之所以说解缙是有能力的。是因为解缙发现何夕的学说,与永嘉之学,并没有抵触的地方。甚至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何夕学说是讲究科学方法论。逻辑学,为了避免与理学直接冲突,对哲学方面的一些东西,都没有深谈。
但是永嘉之学,在很多方面,与何夕的学说完美契合。比如义利一体,比如通商惠国。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事功。这个观点,与理学那种空谈心性之学,简直是水火不容。
而且如果往深里研究,何夕所讲的东西,更接近于一种做事的方法。而永嘉之学,高举事功大旗,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无缝衔接。
虽然说永嘉之学,在南宋为显学,有叶适等学者背书,流传之广,不下于理学。但是在入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流传下来的很少。当代大儒之中,也没有听说谁传承永嘉一派。
但是没有传人,并不代表失传了。从故纸堆之中吹吹土,还是能找到永嘉一派的学说的。
更重要的是,永嘉一派作为儒家一门,在很多儒家的基本问题上,有很多理论与主张,这些东西弥补了何夕理论很多空白。有了永嘉之学的加成。何夕的学问更成体系。
一门学说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解缙为何夕学说,扩宽了边界,更是为开海这一件事情,提出了理论上的支撑。
而丁显也不是白给的。
理学毕竟是显学。
丁显不用做很多理论创新,就足够支持他的理论。
什么安民定居,有恒产则有恒心。而海上经营,居无定所。富则乱朝廷法度,穷则生歹毒之心。还有支持,大明法律本身,其实并不支持百姓迁徙的。朝廷法度之中,是禁止百姓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离开本县的。
只有读书人才有出游的特权。
当然了,这管得也不是太严苛。毕竟,在这个时代,能通行车马的道路自然是有限的。但是能让人步行离开的道路,简直是无限的。而百姓偷摸离开,也没有什么车马可用。
朝廷也没有那么多人手管理那么多人。无非是离开当地,就成为流民黑户,从此只要不进入城池,不走大路。一般也没有什么问题。
双方这两边观点针锋相对。总体上来说,解缙不落下风。
当然了,这都是表面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