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太子的死局(1 / 3)
不同人的关注的东西不一样。
如果说燕王一点也不懂新法与旧法,是假的。但是如果说燕王太懂新法与旧法,也是假的。
虽然何夕不住地宣传新思想,并在儒家之中另立一派,教授了不少弟子。但是这些弟子之中,真正理解新法,以及何夕诠释政治经济学,以及生产力理论,却是不多的。
原因很简单。
儒家那一套,是很多人见过的。并且参与实践的。已经存在的。而何夕提出的种种理论,是崭新的,从来没有过的。即便何夕怎么解释,怎么宣传,也很难让人理解支持一个没有见过的东西。
燕王也是这样的,燕王对新法与旧法的感觉,纯粹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不觉得新法一定好,旧法一定坏。不过是新法在很多地方,的确是很好用的。
但是燕王对眼前这一件事情的看法,却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那就是我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下面人听不听话。
下面人听话不听话,比我要做什么更重要。
为什么指鹿为马,这个典故流传千古?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服从性测试。
作为上位者,不在乎正确与否,只在乎服从与否?
这才是燕王的底色。作为一个将领,知道刀砍人会死,下面的士卒必须无条件听从上级命令,不从者死。至于皇帝出了什么错误,朝廷有什么问题,抱歉,不是你们这些下里巴人可以了解的。
不从者死。
就这么简单。
太子看着燕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燕王这番话。
太子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暗道:“或许,我真不适合当皇帝。”
太子最缺少的东西,也就是燕王最过剩的东西。太子最缺少的是独断专行魄力,向任何人挥刀的勇气,砸盘子的胆略。不从我命,敢将一切推倒重来。
但是燕王最不缺少这个,这是一个逼急了敢向任何人挥刀的主。
太子性格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完美,想让任何人满意。得到大家的认可,却不知道,皇帝本身就是孤家寡人。两者不可兼得,或许,让朝廷矛盾比较小的时候,可以搪塞过去。这就是为什么太子可以做守成之君的原因。但是在朝廷矛盾尖锐,几乎非此即彼,不死不休的情况下,太子就不能处理了。
不死不休?杀谁?不管怎么动,都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