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网打尽(2 / 2)
积分制实行后,安定了流民,增强了归属感,让他们快速的融入了马家堡。
快速增长的人口,也让方圆不过二里的马家堡越来越拥挤,只能向外扩张。
相较于其他族人提出的在马家堡现有堡墙再建一圈的建议,马暃根据马家堡居于小山岗之顶,周围坡地具有一定坡度的特点,提出以现有马家堡为内堡,按照后世欧洲棱堡的理念建外堡,形成多边形的外墙,新附之人居于外墙之内。
外墙依据地势,分为两层,第一层高丈余,与第二层相隔丈余,中间用土石夯实。第二层也高丈余,在地形的加持下,形成错落有致、犬牙交错的城防体系,增加外敌攻击难度。
不过工程量比平直的围墙也是多了几倍,以马家堡的人手,目前也只能开工一个小角。
随着人口的增多,各类技能人才也逐渐增多起来,烧砖的、制陶的、打铁的、硝皮的、木匠、裁缝等等越来越多,马家堡也妥善安置,帮助把砖窑、作坊什么的给建了起来。
铁匠师傅则统一在内堡划定了个地方,建设了打铁工坊,负责铁制武器、农具和生活用品的打制。
马家堡没有闲人,马暃自己也没有闲着,在继续打熬身体、苦练武艺的同时,也央求父亲聘请读书人为自己教授文化知识。
马陵非常上心,从敦煌郡渊泉县高薪聘请读书人张择当老师,教授这个时代的文化知识,毕竟以马暃穿越前的智力,写自己的名字都困难,更不用说读书识字了。
马暃前生虽然是大学毕业,可学的也不是古文,东汉末年公文用的小篆,平时用的隶书,张奂家族擅长的草书,不认识的居多,基本上可以称为这个时代的文盲。
张择出生敦煌渊泉张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就出身于此。两人虽然同宗同族,但张奂是主脉,张择只是旁支,血缘关系比较疏远。
张奂赋闲在家办文馆时,张择也曾跟随学习多年。张奂出仕后,官位和名气越做越大,累迁太常卿,前几年辞官回到弘农,闭门不出,授课著书,不再出仕。
张择文不成武不就,性格又比较淡漠,不善于造势,不喜与人争锋,就回到了乡里。
其有一子,名越,年13岁(172年出生,比马暃稍大,极为聪颖,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为张择所喜,常常带在身边,时时教授学问、考校文章。
张越父亲极为严厉,少年时光多数是在枯燥的学习经史子集,闲暇之余也就练剑学乐,没啥放松娱乐。
马暃文化基础较差,张择常让其子代为教授。
马暃虽然生得雄壮,但是面容憨厚,身材匀称,带着少年人的稚气,一点都没有虎背熊腰那种臃肿,让人比较亲近,再加上马暃另外一个灵魂毕竟年幼单纯,一来二去两人就混的极熟。
张越人前比较腼腆、拘谨,说话做事彬彬有礼,特别是在他父亲面前简直就是个乖乖宝贝。
人后呢,就比较跳脱,相互熟悉后,简直就是好奇宝宝,话痨一般,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也就是俗话说的闷骚。
这个时代的文化人,讲究君子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皆通,礼、乐、书马暃是学前班还没毕业,射、御马暃却是极好的,数呢,马暃作为后世大学生,自然也不是这个时代仅仅学过《九章算术》一点皮毛的读书人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