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赶路(1 / 3)
“少年人总会为好运气而欢呼,殊不知命运所有的馈赠,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临渊记》
赵刚,泸州人,屠户之子,少有勇名。十六岁入镇南军,因为人忠厚,英勇果敢,升迁迅速,神龙兵变之时已是骑兵营校尉,驻新津大营,赵启称帝后,镇南军改编,仍任骑兵营校尉。启元三年,泸州太守、宜郡太守勾结南越,起兵谋反。赵刚随平南侯杨雄讨逆,为大军先锋,连破五城。决战之时,率三百骑兵直奔中军,无人可挡,斩将夺旗,如浴血阎罗,叛军大败,立下首功。
然三军庆功之夜,率麾下兵卒,入俘虏营地,杀俘千人,杨雄赶到之时,营内断臂残尸无数,哀鸿遍地,赵刚一人倚门而坐,以袖拭剑,笑问:“侯爷来此,是为末将擂鼓乎”。朝野诸臣听闻杀俘之事,群情激奋,蜀相李严深以将领骄狂、抗旨不遵为害,上奏请斩之,后得平南侯力保,死罪得免,夺校尉之职,入平南侯府,任枪棒教头。启元七年,因李敢一案起复,未授军职,详情不明。
——《锦官晚报》
赵宪想着昨日报上的赵刚生平,不由得苦笑,“这可不是一个一般人物,皇上安排他随行,不知是福是祸”。城门汇合之后,除了例行查验文牒有几句交谈之外,一路上二人再无多言。但观其行止,不到半日就能对随行的一百羽林卫做到如臂指使,足以见当年猛将气象。作为赵启提拔的新臣,从芝麻大的文书笔吏做到大理寺卿的赵宪,当然不会相信什么“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之类的鬼话。既然他犯了死罪还活着,那就有活着的道理,有能让他活着的人。只是不知道,他背后的人,是平南侯杨雄呢?还是当今皇上呢?
“去,找来赵将军,说有事相商”。想也是空想,赵宪决定还是亲自谈一谈。
“大人找末将有何指教”,赵刚驱马赶来,还是一幅云淡风轻的模样。
“将军不必客气,在下是想问问能不能休息片刻,不瞒将军,赵某长年伏案,身体毛病颇多,一路颠簸,快吃不消了。”
“这,此地乃一片林地,容易设伏,大人再坚持一会儿,去前面的开阔地再休息吧”,赵刚很是认真。
“哈哈,将军说笑了,我大蜀治下,还有人敢袭击钦差不成”
“李敢之例在前,不敢不防”
“额将军心如细发,果不负良将之名”,赵宪尴尬地点了点头。
“大人谬赞了,赵某身有重责,不敢疏忽”
“老夫垂垂老朽,此行能有将军庇护,实乃幸事。待此案了结,回京之后当摆下小酒,以报将军之恩,还望将军不要推辞啊”
“赵某当不得大人如此抬爱,更何况”
“哦,将军莫非另有他事”
“无他要事,更何况末将乃是戴罪之身,前途未卜,与大人相交,恐非福缘。”
“将军得平南侯所重,此行之后,定是虎入山林,镇守一方呢”
“借大人吉言,若无他事,末将回前方带队了”
“将军且去”。
“老爷,这姓赵的也太不识抬举了。”,随身家仆吴顺愤愤不平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