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薅到了葫芦娃(1 / 4)
第172章薅到了葫芦娃
梁周昨晚掏了一大笔推广费,私人的小金库,还指望演出费分成来堆积,想忽悠:“琳姐你也知道,乐队不赚钱的?”
“你真抠门。”
文若琳白了他一眼,拿起手机,搬救兵,“迪娜,快来我们公司玩,给你介绍大帅哥…”
赵阳是精神小伙,在旁边笑嘻嘻起哄:“有三位大帅哥,快来!”
齐丹瞧他们很有主意,聊了几句,就回了办公室。
梁周埋着脑袋,不出声,暗乐:“免费劳动力,就是好…”
他搬运的那首《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发表于1997年,原唱老郑,年轻的时候绝对是大帅逼。
这首歌的牛b之处,在于将地方性的佤族女声唱腔,巧妙的融入了摇滚乐,在同期来看,老郑一系列融入民乐的作品,绝对是惊艳,并被后来的无数音乐人学习借鉴。
要知道,前世进入2010后,还有音乐人琢磨在流行乐里运用民乐的配器、唱法和戏腔。
而人家老郑在90年代,就有巧用民乐的意识,作品的完整度还胜过之后无数的同类作品,可以认为,没几个音乐人做得比他更和谐、更有成绩。
从这一点来讲,老郑绝对是牛b+天赋性的。
当然,发扬民族乐的提法仍值得持续性的鼓励,民族乐一消失,世界音乐里就少了本民族的音乐符号,那是可悲的。
这,也是搬运工挑这首歌的原因之一。
另外的原因是: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肯定是摇滚乐,曾经在前世火过,内含流行的因素,以当今的目光审视,编曲和演唱的水准完全不受时代的限制,简称够大气。
其实前世的摇滚乐发展到2000年后,作品的编曲和演唱有向精致化演变的趋势,不是不好,听觉会呈现强烈的个性化,与80-90年代作品粗糙+狂野+大气的风格,差别比较明显…
另外,武陵国不是前世的平行世界。
搬运工这两天搜遍了全网,没找到佤族,但地图和前世很类似,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应该能从西南部找出类似的民族唱腔…
中央音乐学院,在西二环内,与星蝶唱片相距不远。
二十分钟后。
搬运工有意无意的引导,商量出了简单的编曲,包括他,六名乐手全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