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夜闯大城山(1 / 2)
天无绝人之路,总给世人留有一线生机。
往往朴实真切的道理总显露在最常见的事情、最平常的言语中。‘道’就是如此,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蕴含在所有所见、所闻、所感之中。
道是有常的,无常的是人心。上士闻道勤而修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是人心不同所导致的,物还是那个物,事还是那个事,哈姆雷特还是那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感受不同、经历不同导致其所看的角度不同,直至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修行有几个阶段,而最重要的阶段,第一步便是要去我执、守静笃,人若能常清静则天地悉皆归。李中节虽然拜师入门,可以说是步入修行的门槛,但又没有,因为他还没有断却‘我执’步入静的境界。
如果把修行比喻成维度的话,假设未破‘我执’前是二维的世界,那破除‘我执’后则是三维的世界,其差异不可同日而语。
‘我执’未破除前还是以‘我’为中心、为角度去处理自己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若把世界宇宙比喻成汪洋大海,而‘我’则是滴入海中的一滴墨汁,直接环绕包裹墨汁的海水则是我们所见所感所触的外在物质与灵魂。
而扩散出的墨色范围相对水滴来说十分辽阔,这就是‘我’所影响的范围,由近至远颜色渐淡,这说明‘我’对外在物质乃至世界的影响逐渐变弱。
在未堪破‘我执’之前,自己永远是站在一滴墨的角度去处理自己与外在物质或灵魂的关系,但不要忘记,当站在自己的角度时,你是一滴‘墨’其外的是海水,但别人站在自己角度时,他也自认为是一滴‘墨’,而看别人也是海水。
这样数以亿亿记的海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污染、相互净化,这也就形成了世上所谓的因果,所谓的蝴蝶效应等等。
但当破除‘我执’之后,虽然身体还是一滴‘墨’,但你不会被周围的海水影响,不会由着身体本能去控制自己的思维,你仿佛站在了大海之上的空中,客观俯瞰大海的全貌,遵循的应该遵循的规则,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尽可能的避免被别的‘墨滴’污染,在能力范围内净化身边被污染的海水。
此类玄妙,李中节曾听师兄谈论过,也因此曾被师父狠狠责罚,修行需体悟本心,经历的够了自然而然也就明悟了,但由别人直截了当的讲出来,将会有‘破道’的风险,常常会使未悟道的人入幻入魔。
这是人之常态,听到一个事情后便会不由自主的朝着那个事情去想,而渐渐形成幻觉,但这种幻觉并非真常之态,这也是没有正经传承的野修多有入魔的症结所在。
而佛门也多有类似事件发生,乃至后来禅宗佛门形成了‘喝佛骂祖’、打机锋、讲偈子的印证传统。
没有破‘我执’,便无法洞彻世事,也就无法开通天眼,洞悉鬼神精灵之物。
李中节拾阶而上,当踏上第一步石阶的瞬间,骤然觉得气温骤降,仿佛有种无形的推力,使得李中节“哒~哒~哒~”连续向上踉跄了几步后才稳住身形,但猎猎作响的裤脚却仿佛是在警告他“不要再往上走了~不要再往上走了~~”。
李中节下意识的想回头看下,但是理智让他强行止住了身体的动作。
人有三把火,这是常识。头顶一把,两个肩头各一把,分管天地人三魂,而所谓的火并非真的火,而是人身自带的灵光或者说是阳气。夜晚阴行其时,阳气本就幽弱,若是再到阴气极重的地方,猛地回头,便有可能吹灭头顶和肩头两盏阳火。
阴风猎猎,李中节举头望了望蜿蜒而上的石阶,没有灯,黑漆漆的一片。他左手一把攥紧滚动在手指间的花币,心中暗骂一声:“去他娘的~~~”无暇多想,乘着猎猎阴风大踏步向山腰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