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来自清江鱼的长评(1 / 4)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据悉,该男子并非沪上本地人士,而是中州的一位中学教师,来沪上是为了参加全国青少年诗歌大赛……”
新闻用陈述的语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平淡且深刻。
孔孟也是到现在才知道,当时警察出警原来是个误会。
一口气看完,孔孟神色不停变化,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下玩大了。
因为根据这位叫陈梦的记者的叙述,除了自己的名字和致远中学,其他一切都是真的。
一位中学教师因一本小说被粉丝追的跳楼,这算不算非主流不务正业?
唯一让他庆幸的是,这张图片虽然清晰,但由于身在半空,孔孟的脸部已有些变形,不仔细看倒看不出是他本人。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那位记者陈梦的专业性,从名字来历到图片真人识别,都用了模糊化方式处理,只要孔孟不主动站出来,最多一周,此事就能平息下去。
这也是记者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惯用的一种方式,以避免可能的肖像纠纷。
正要稍微松一口气,郑瞄立刻提醒道:“老师,我说的不是新闻,而是下面的评论。”
“评论?”孔孟一呆,连忙翻到页面最底部。
然后他就愣住了,因为这条新闻的评论区留言竟达到近万条:
“哈哈,中学老师写小说,对于此事,我只想用一个字评价:咱还能再秀一点吗?”
“中州的学校?为什么不是人杰地灵的沪上?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对方的学校坐标?我要转学过去。
——因为跟着这样的老师,我就可以在他身后一直为他喊666!”
“楼上有道理,同去同去!”
“同去+1!”
“同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