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前尘 浮世会(1 / 3)
章华雄本就准备好了充足的证据,只是奈何刑部不按章程交由中书,再由中书上达圣断,他无奈之下,只得越级而行。此番得了严查的圣令,自是雷厉风行,无往不利。
仅仅半月,陈俊与王裕勾结,欺压商贾榷占药行,谋财害命,欺男霸女一案便结了案。不止如此,二位从未吃过辛苦的富贵公子,在接受刑讯时,为免皮肉之苦,还拔出萝卜带出泥地招出了许多污糟之事,其中竟还涉及两年前的河内贪腐案。
王裕有一最得力心腹,名作吕夏,十有六七的恶事都是他代而行之。章华雄查到,他的舅舅竟是当年被山匪赵奉所杀的解州刺史陈艮,遂想起肖琰曾提醒过他,审讯时可借机查一查,是否涉及官员贪腐之行。于是,他便下了功夫,亲自严审了那吕夏。果不其然,据他供述,当年他舅舅陈艮苛扣的朝廷赈灾银粮,有大半又都重新回了圣都,进了王尚书府的府库,且牵扯出了,与王尚书私相授受的户部侍郎卓秉贤。
章华雄在朝堂上,公示那案件涉及的一应证词时,太后与蒋中书皆是一阵措手不及。因为昨日他们还在因二部尚书难保一事,商议合适的接替人选,其中便有户部侍郎卓秉贤,太后本欲提拔他为礼部尚书,不想他竟也受此牵扯。
最后,当着满朝文武众臣,太后表面饱含怒意,实则内心无奈地令太监宣布了处置结果。
陈俊欺压百姓,谋财害命,数罪并处,下了死牢,秋后问斩。礼部尚书陈文举,教子无方,纵子行凶,革职贬为布衣,家产皆充国库。
王裕欺男霸女,敛财行凶,数罪并处,被判牢狱三载后流放凉州,永不得再入圣都。工部尚书王荃,以权谋私,贪污朝廷赈灾钱粮,被抄了家,赐了死罪,秋后问斩。他顾忌儿子性命,一人包揽了全责,未再有所攀扯。户部侍郎卓秉贤与王荃同处死刑。
案结后,殿下当场下令张榜公示,以儆效尤,以安民心。
案情是尘埃落定了,可接替二位尚书的人选,却迟迟无法定下,原因是内阁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十二位可参与议政的内阁大臣,竟有半数都对蒋中书提出的人选,表示不满。而对太傅提出的李伯衍与林鹤觉二人颇为认同。太后无奈,以“乏了”为由,推脱说隔日再议。
没想到,只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朝中竟有局势微变之态。蒋循尚在通过依附自己的那些朝臣从中周旋,意图再次于二部尚书中塞进自己的心腹,而议政殿中,却完全又是另一副始料未及之态了……
二部主部尚书之位空悬,诸多事务都会耽搁下来,国不可一日无君,官员们各有其职,一样不可空缺。于是,朝中众多侍郎都紧急写了折子催促此事,且太傅再次提名李伯衍与林鹤觉二人时,竟得满殿半数官员附议。
太后迫不得已,只得当场升了翰林院侍读学士李伯衍为礼部尚书,尚书中司侍郎林鹤觉为工部尚书。
虽是迫不得已,却也是蒋中书点头示意了的。二人虽均不是蒋循一党,可此二人从前也并无所依附,都是只管做事,无甚党朋。这也是二人能得太傅与朝中众臣共谏的原由。
可大家不知的是,太傅之谏背后可是有人推动的……
三日前,肖琰曾去太傅府中小坐,先是与太傅聊起自己在河内的见闻,言及对官场腐败之无奈和对百姓之同情时,令太傅动容不已。
而后他又问太傅,“可有肃清官场,还百姓一片青天之日?”
太傅感同身受,先是叹道,“上政严明,下令严行,此其一;为官者清廉自持,心怀百姓,此其二。二者缺一不可。难啊!”
紧接着又言,“不过,事在人为!吾辈食君之禄,受百姓供养,自当尽力为之。”
肖琰便又接着说,“殿下心性纯善,胸怀仁爱之心,若掌君权,定利万民;而为官者,既需清廉者,那便寻来清廉者。”
所谓不破不立正是如此。
彼时,太傅思虑良久,呵呵呵地笑了两声,随后先是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又问他,“肖将军深夜来访,恐不是单纯与老夫谈心而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