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2 / 2)
正在众人小声嘀咕之间,主考官带着一众同考官出现在大家面前。主考官是江南东路的学政,同考官是各州府的教授。主考向众考生宣讲一番,奉旨开考、不得作弊等等一些的成词滥调,然后沉声宣布开门。人流缓缓的进入贡院,过了仪门就是传说中的龙门了。仪门和龙门之间便是考生进场前搜检的通道。
解试事关国家抡才大典,严格性已经很高了。所以搜检的极为仔细,两千多的考生搜检起来自然颇费时间。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轮到泗州考生,周璋和方明随着人流来到龙门前,准备接受搜检。
后世对科举的大量控诉,估计与搜检有很大的关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历代虽然搜检的越来越严格,却依然有侥天之幸的考生,置名节于不顾想尽办法作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是规定凡是搜出夹带作弊者的士兵赏银三两。那可是三个月的饷银啊。白花花的银子,还有蹂躏高高在上读书人的快感,怎能不让这些士兵兴奋不已。
如此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过度搜检肯定不行的;身体接触嘛在所难免的了。考上的倒还罢了,一遭罪没有白受,为了以后的金光大道也就忍了。没考上的白受一番折磨,能不控诉万恶的旧社会,万恶的科举制度吗?
控诉科举的人已经足够多了,也不少周璋一个。所以周璋很不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所以端正态度,耐心接受搜检。搜检过程的难堪和委屈不再详述。一番搜检,自无问题;周璋终于走进了龙门。大门两边的立柱上写着‘十载辛勤变化鱼龙池;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的对联。看着这充满美好祝愿的对联,周璋渐渐平复了因为搜检带来的些许烦躁。
走进龙门便看见了一条宽阔的青石板通道。正对着全贡院的最高建筑‘明远楼’。明远、望文生义也知道这座楼是用来监考用的。考试时候,负责考场纪律的监考、巡察都会在楼上居高俯览。整个考场有无作弊一览无余。明远楼上写着一副长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仰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看到此楹联考生立即忘记了昔日的苦难,恨不得马上开考,早点月宫折桂。
江宁贡院是全国排上号的贡院,江南繁华之地,条件自然不差。待所有考生进入考场,已经过了午时了。周璋草草的吃点干粮和点水,明德快运为周璋准备的事物很是丰盛。但是为了避免吃坏肚子,只能是清淡耐放的食物。干饼,焦盐,咸成盐的南京板鸭、腌制的白菜,反正将就着吃吧,营养还是够的。口味嘛,考完了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解试要考三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解决;所以良好的耐受能力是科举的必要条件。三天也是三场,第一场经义十五道,孟子、中庸、论语各五道。第二场诗、赋各一篇;史论一篇。第三场,时务策论一道。第一场考察考试对经义的熟练和理解程度。第二场,诗赋考察考生的文学水平,史论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三场考察考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能走进解试的考场,无不是饱读诗书的学子。第一、第二场考试自然难不倒他们,只是好坏问题,不会贻笑大方的。第三场就不一样了,需要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子去解决实际问题,那可有点难了。言之无物还可以原谅的;异想天开的事情也没少发生。例如,填太湖而得良田万顷便由此而来。而这点又确是周璋的最强之处,网络时代过来的人,不跟踪热点提些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那还叫网络喷手吗!
经过十年的学习,在方先生,周敦颐先生这些绝世高手的调教下,特别是周敦颐先生的手提面命之下;周璋的文章学识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俯瞰一众考生了。再结合上辈子的知识,加在一起对经义的理解以远非常人可及了。
十五道经义题目自然写得理直气壮,字字珠玑,观点细致入微的确是绝妙好文。诗赋限于阅历和天赋还没到高手境界,但后世的名篇也不少啊,还是有不少可以借鉴的,一首诗写得自是不会太差。至于这篇赋,周璋强烈的忍住,没有把坡哥的‘赤壁赋’改成‘燕子矶赋’,都是长江边上的山,都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会日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咋就不能写出来呢?想到最后还是没有写出来,不是良心发现。而是觉得大材小用时机未到,赤壁赋肯定会占为己有的。黄州团练副使的坡哥太苦了,既然咱来了还能让你再去赤壁溜达?壬戌之秋,陪你泛舟于西湖之上,看看苏堤春晓不行嘛?周璋一边考试,一边心里幻想着西湖泛舟的梦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