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濮阳战吕布(二)(2 / 3)
史料中对此记载的原话是,“与布相守百馀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通俗点来说,就是粮草用尽,双方各自罢兵回家。
大家注意看,“蝗虫起,百姓大饿”这几个字。得以充分说明,这次的“粮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一次的粮尽,也不单单只是发生在兖州,而是一场大范围的灾难。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这一年,三辅之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自四月到七月之间,没有下过一场雨,再加上连年兵乱,以至于谷价飙升,一斛谷,也就是一石粮食,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钱。
只单单的说五十万钱,大家应该没有太大的概念,挑一件事情对比一下,应该就好理解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桓帝时期,副国级干部九卿的价钱,也就才五百万,这可是当时的皇帝陛下刘恒亲自定的价格,可谓是童叟无欺。
按照那个价格来折算,你现在拿上十石粮食,也就是如今的六百斤,就可以当上九卿了。
说白了,也就是粮食已经贵到吃不起了,要死人了。
于是乎,这段时间的史料中,再一次的出现了那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浩瀚史书中的字眼——“人相食”。
只不过这一次出现人相食的地方,不是某个穷乡僻壤之地,而是帝国的首都“长安”。
自桓、灵以来,东汉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大船,虽说风雨飘摇,天灾连年不断,但是从来没有危及到首都过,这次旱灾,乃是光武皇帝中兴汉王朝以来的第一次。
这也预示着,这艘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
在这期间,有过一个小插曲,是关于汉献帝刘协的。
长安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自然是瞒不过朝廷的,很快也就传到了刘协的耳中。刘协自然也不会坐视自己的百姓竞相饿死,甚至变成与牲畜无二的动物。
于是,他便差人打开太仓,并命侍御史侯汶从中取出米、豆,为饥民们熬制赈灾粥。可是一连过去了好些时日,长安死人的现象依旧没有减轻,还是有人不断的死去。
汉献帝坐不住了,他料定绝对有人从中作梗。
随后,他便让人取米、豆各五升当着他的面熬粥,结果煮出来浓稠的赈灾粥满满两大盘。
事情终于泄露了。
然后呢就是,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侍御史侯汶被重重的打了五十大板,差不离儿就嗝屁了。这下子这群坏嘎嘎们才消停下来,也再不敢在赈灾粮上面打主意了。长安城内的饥民们,也才得以勉强苟活。
这个故事,在多种正史材料中都有记载。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字,但足以说明这个事件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