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刘璋继位,甘宁东逃(2 / 3)
或许是因违背了初心的缘故,刘璋在进入益州后的第六年便暴毙而亡了。
在东汉末年那个年代,藩王以及州牧等封疆大吏的继承,一般是秉承父亡自继的原则。因此,刘璋的病故之后,自然是要由他的儿子来继承益州州牧一职的。
不过这一原则毕竟仅仅是朝廷和地方潜意识默认的,并没有写到大汉律当中。因此,在刘璋去世之后,益州的官员们便很默契的联名上书朝廷,请封刘焉的儿子刘璋担任“刺史”一职(长子、次子已经身亡,四子尚幼。
大家看好了,他们请封的并不是“州牧”,而是刺史,其中缘由想必也不用我过多解释了。
朝廷对于益州官员们的请封,自然是不同意的。毕竟刘焉串通西凉马腾共同造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自己派往益州警告他的刘璋,甚至都被刘焉私自扣留了。
朝廷的旨意和脸面,他是一点儿都不管不顾了,我为何还要同意你的请求呢。于是朝廷不仅拒绝了益州官员的请求,还另外册封颍川人扈瑁为新的益州刺史。
只不过此时的朝廷,对于益州的管控早已经是鞭长莫及了,所以扈瑁也是注定入不了川中的。
在历朝历代君王更迭的时候,总会因为主少国疑的原因,而出现内乱,此时的益州自然也不例外了。刘焉死后不久,荆州别驾刘阖便撺掇了刘璋昔日的一些部将发动了叛乱。至于他的动机,也不难猜,无外于浑水摸鱼罢了。
在他的撺掇之下还真有一部分人成功被策反了,只是最终事情没有功成。
这本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插曲,我之所以把他摘出来说,是因为他造成了两个比较显著的“蝴蝶效应”。
这第一个蝴蝶效应,是在不久后就发生了的事情。
朝廷在看到了刘璋的成功平叛之后,也明白了即便自己不同意,益州也是刘璋的囊中之物了。于是被迫同意了益州官员们的请封,并更进一步册封刘璋为益州州牧。
这第二个蝴蝶效应,则是在很多年之后才慢慢发生的。
在这批反叛的人当中,有一人在兵败之后,率领着八百兵马逃到了荆州,做了水贼。后来,孙权领兵替父报仇的时候,他当时恰好依附在黄祖麾下,不仅击退了孙权的进攻,还射杀了他麾下猛将凌操。
再后来几经辗转,他又投身到了东吴阵营当中,屡立战功,甚至被孙权夸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想必大家已经猜出来这个人是谁了,没错,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吴名将,甚至被陈寿老先生称之为“江表之虎臣”的甘宁,甘兴霸。
这第二个蝴蝶效应,是谁也不曾想到的。
甘宁,益州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少年时不务正业,是乡里出了名的街溜子,尤好哗众取宠。
他常常纠集一群跟他一样品行不端的流氓少年,四处游荡,并自称是他们首领。而且他们的穿着更是“别出新意”,放在现在的话,就是妥妥的葬爱家族的非主流风。
这群人喜欢穿着色彩艳丽的锦衣,头插不知名的鸟羽,身带叮铃咣当的铃铛出行。以至于当地的老百姓们一听到铃铛响,就知道是甘宁这帮人来了。
他们在陆上,骑马而行,到了水上,则驾帆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