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北伐曹魏,而不讨伐东吴呢?(1 / 3)
诸葛亮,字孔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自出山辅佐刘备以来,一直鞠躬尽瘁,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弱小的蜀汉,堪称我国历史上忠臣的典范。
然而,因为数次北伐的失败,诸葛亮也备受争议,许多人甚至认为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远不如同时期的其他谋士,甚至还有人说,诸葛亮的谋略都不如魏延。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质疑,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北伐的失败,所以,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数次北伐,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消耗了蜀汉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因此,很多人才会站出来否定诸葛亮。
然而,并非如此,其实,自从失去荆州,夷陵之败后“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政治目标就已经很难实现了,这一点诸葛亮很清楚。既然这样,那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曹魏呢?今天我就来聊一聊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征讨强大的魏国。
第一、不伐魏,蜀必亡
这一点诸葛亮看得非常清楚,就国力而言,曹魏占据整个中原,不论是经济还是人口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据相关统计,曹魏当时只人口方面就是蜀国的四倍还要多,常备军队多达六十万。而蜀中地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蜀汉选择和平发展,不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过强大的曹魏,差距只会越来越明显。
也就是说,曹魏只会越来越强大,蜀汉永远也无法赶超,最终只会被曹魏吞并。这是诸葛亮不愿接受的,所以他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
也可以说是以战止战。
第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诸葛亮北伐的口号,也是刘备的遗愿。但诸葛亮并不糊涂,他很清楚这个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所以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目标其实并不是洛阳、许昌等中原地区,而是甘肃、关中一带。
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西出祁山,进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目的是为了占据凉州,以此来跳出四川盆地,夺取西北产马地区,建立骑兵来弥补蜀汉一直靠步兵,骑兵弱的劣势。而且,西北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可以对曹魏形成威慑。
说到这里,想必会有人提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这倒不是诸葛亮胆小怕事,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并没有进攻中原的战略部署。而且,子午谷两边是悬崖峭壁,道路狭窄,崎岖难行,车马不能通行,曹魏只需要在那里部署很少的兵力足以挡住去路。
就算是魏延率五千人马成功到达了长安,也必将陷入曹魏的包围,要知道,你魏延聪明,曹魏的将领也都不是傻子,你能想到的事情,难道他们想不到吗?待洛阳、兖州等地的援军一到,魏延这点兵力还不被包了饺子?
而且,当时蜀汉缺乏人才,尤其是能带兵打仗的将领,这时候如果再失去了魏延,对蜀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三、转移内部矛盾
刘备攻取益州靠的是跟随他多年的将领张飞、赵云等人,这些都属于荆州集团,夺取益州后,大权也都被这些人控制着,这就引起了益州本土势力的不满。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又遇到了孟达等人的叛乱,严重削弱了蜀汉国力。
随着刘备、关羽、张飞、黄忠等人相继去世,到诸葛亮辅佐刘禅时,荆州集团的势力已经很弱了,而益州本土势力却越来越强大。双方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了,可是单凭铁腕手段镇压又不行,那样会引起国内大乱。
所以,诸葛亮只能通过北伐来转移内部矛盾,也只有这样蜀国上下才能一直对外。同时,取得了成绩也可以鼓舞蜀汉军民士气。然而,即便如此,益州士族代表李严还曾在北伐时给诸葛亮捣乱,延误粮草运输。
第四、培养蜀汉年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