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未来一角(1 / 3)
夏义为了等这个院士等了多久?
他今年五十七了,从三十岁起,他的教授老爹,校长老妈就给他铺垫好了未来的道路。
学阀这种东西,向来就存在。
得益于此,地球的末日感没有太多的冲淡他对于维系家族荣耀的渴望。
这次的课题大会,更甚于古代的科考,这是一次关于全人类的考试,他门下的学生们已经整装待发,只要有一位能够入选联合国的灯塔计划,他的评选履历上将会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常陈,明天好好发挥,更广阔的天地在向你招手微笑。”
夏义站在物理研究所的楼顶,熟稔地往微信聊天框里打了一行字。
这是他含辛茹苦栽培了十多年的弟子,常陈。
想当年,常陈还只是个死读书的寒门子弟,是自己手把手教他写论文,教他做科研,把这个山村来的小子一步步推上了青年学者的位置。
是时候等到他的反哺了。
外动力骨骼项目动用了他全部的学术资源,把生产效率提升了1倍之多,在没有动力源的情况下,普通人的提取重量由一百公斤变为了二百公斤,而伍老定的目标是2%!
仅这一项,就足够将常陈保送进灯塔计划。
所以不管末日以何种方式来到,先砸到的都不会是他这个高个子。
“明日七点,第一届课题研讨大会期待您的参与,地点,鹭岛国际会展中心”
24所的会议室内,老王半眯着眼睛,一字一句地念着幕布上的投影。
人到中年,有点近视眼,习惯把见到的东西都念出来。
“老大,我们的设计怕是完不成任务了。”
老王沮丧道,“上午刚测的马德堡半球,只能抬起八十公斤的重量,连赶上帝都第一工业所的一百公斤都费劲。”
李开阳依旧是乐观的态度,“已经很了不起了,帝都第一工业所里都是什么人?一群变态研究了几年才研究出的一百公斤,咱们自己钻研就有了人家8%的成果,从到1才是难,时间足够的话咱们肯定能弄得完。”
“你们组呢?”
十多个人的24所分成了两个小组,研究相同的课题。
“我们也差不多,五十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