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卫昭(上)(1 / 3)
天宝三十四年(帝号,吴王昇十一年。
是的,公子昇最终夺得王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摘得王位,意气风发。在其主持的一系列改革之下,整个吴国武运充沛,在位十一年,有九年在打仗,剩下三年就是筹备打仗。
但也不是无脑的开打。
吴王昇特许贵族可以将占领的他国领土一半作为自己的封地。
这让原本一打仗就按兵不动的贵族们变得跟饿狼似的,进攻他国时,争先恐后,生怕晚一步就停战了。
所以周围各国近些年与吴国的关系相当的差,但又奈何不了。毕竟自己的军队打不过这群饿狼。
而每次挑起战争的理由总是经不住推敲的。不过各国之间的开战理由也都差不多,每一场战争往往都有更隐晦的利益纠葛,至于台面上的理由,那就很随意的。
比如这一次吴国与越国的战争,理由竟是因为两国之间夹着的小国东州国给吴国上供的礼物比越国的便宜了一些,所以吴国要跟越国打一场,证明一下谁才应该接受更贵重的贡品。
而作为起因的东洲国居然只是被勒令不许偏袒任何一方。
那不废话么,大国掐架,小国当然不想掺和。
因为战场与封地接壤,卫家自然全力参加了这场战争。
与越国的战争,整个战场遍布了两国的交界处。共分三路战线,第一路是王廷的官兵部队,共计十二个兵团,十万人,由吴国太子潞回总领;第二条线由三大家族以及一众贵族的私军组成,共计大小兵团二十一个,八万余人;第三战线就是卫家的四个兵团一个特战兵团共计五万人。
卫家这些年,受到吴王的格外照顾扶持,在封地及军队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吴国传统三大贵族,朝堂之外人们都将卫司同与其他三家的主事人,并称“吴地四柱国”。
但卫司同深知内在实力,自己与其他三家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而吴王昇之所以大力扶植他,除了投桃报李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制衡那三家老牌贵族。
这场仗已经陆陆续续打了近三年,前两年不分伯仲,因为越国联合了吴国北方的申国,两线作战使的吴国只能被动防守,还要提防西南陈国偷袭。
然而就在去年,申王突然崩殂,申太子继任申王。由于新君登基,王廷内部需要重新洗牌,根本无暇顾及与吴国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