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智取绛郡陈叔达心悦诚服,引蛇出洞桑显和大败亏输(1 / 6)
入夜,李渊在霍邑城内大摆庆功宴,封赏有功将士,李世民拱手说道:“启禀父亲,二郎要替一批将士请功。”
“哦?你要替哪些将士请功啊?”
李渊问道。
“替军中奴隶出身的将士们,此战他们作战勇猛不比任何将士差,平日里他们受些欺负也就算了,如今立了大功,若不能与普通士兵同等论功,如此下去恐有军心离散之危,请父亲明鉴。”
厅中一片沉默,众将听了李世民的话都暗自点头,却谁也没有附和,唯有李建成支持道:“二郎所言极是,军中有近半的隶奴子弟,若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日后军中矛盾日渐加深,非但削弱军心战力,不利以后征战,是会出大事的,请父亲明鉴。”
这时裴寂也出列拱手谏言道:“主公,属下也以为此事迫在眉睫,不可不断。”
见裴寂都出言劝谏了众人纷纷出列附和道:“请主公明断。”
李渊望着众人思附了片刻,点头说道:“战场之上,无分贵贱,军中只论功劳,不论出身,所有义军将士一律同等论功受赏,再颁一道军法传示全军,军中不论出身贵贱,都是骨肉兄弟,再敢以出身贵贱损伤兄弟情谊者斩;另外再颁布一道训令,法不二出,军法令行禁止,违法者不论出身贵贱,一律同法之罪。”
“是。”
堂下众人纷纷拱手应是,李渊笑着挥手道:“来来来,众卿回座,开宴。”
一众士兵陆续搬来了主菜,宴会上有酒有肉,却没有那些浮华绵软的乐舞,有的只是酒杯的碰撞声和其乐相融笑谈声。
次日,李渊两道军令一下军中顿时炸了锅,军中奴隶子弟一片欢腾,而良人子弟也都静了声,此后军中良人子弟欺负奴隶子弟是情况再也没有发生,整个军队貌似平静了下来,可奴隶子弟和良人子弟却在暗中较劲,良人子弟们趾高气昂说:奴隶就是奴隶,主公在怎么抬举也上不了台面。奴隶子弟们也憋着劲儿:战场见就战场见,谁怕谁,奴隶出身咋了?奴隶也不是孬种,刀子也能饮血,看谁杀敌多。反正两股人谁也不服谁,都憋着劲儿呢!不过这也是李渊喜闻乐见的,军队就要有这么一股子血性、傲气和争强好胜之心,战争!战争!不争又岂能战!
大清早,李渊便大开辕门接见霍邑官民百姓,世家豪族,除了一些抵抗力主抵抗义军的罪魁祸首,其余原有官吏一概不问,大力安抚世族百姓,一如在西河郡时大肆封官许愿,擢拔德高望重有才者补缺霍邑官职,至于年老长者一律授予五品散官,而一众降兵,凡不愿从军者一律发给盘缠任其去留,将官不愿留任的也一律授予五品散官任其去留。
这些举措可以说招招都扎在痛处,不禁安抚住了民心民情,也一举稳住了当地的世家豪族、降官降将,化敌为友,争取了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成功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尤其是对降兵降将的处理,最是高绝,即显示了宽大胸怀,也给这些不为所用的降官降将打上了散官的印记,一旦他们接受了官职,就算回去也必将不容与朝廷及各路诸侯,一群失去了“忠心”的人还有谁会用他们?倒了,四处碰壁之后,他们还得回来!
午时,处理好了一应事务后,厅中只剩下了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李建成皱着眉头忧虑地问道:“父亲,这一路过来,父亲大肆封官许愿,大小官职少说也封了两三千人,如此多的冗员,将来如何得了?”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说道:“父亲,兄长所言极是,如此滥封下去,绝非长久之计,请父亲明鉴。”
李渊望着两人笑道:“隋氏吝赏惜爵,而大失人心,为父岂能效之,况且以官位收揽人心,不比动刀动兵要好吗?就当下而言此举利大于弊,至于将来的事就只有将来再说了,大不了到时再裁嘛!”
李建成、李世民见李渊如此说法,也不再说什么了,但李渊这一番貌似轻松的解释,在将来却完全没那么轻松,唐朝一统天下后,李渊在位九年,虽深知冗员弊端,却因牵扯太深太广,终其一生也无力解决,也不愿解决!因为一个无法言说的理由,这些官职都是当年他李渊亲自封的,天下平定之后再让他自己亲手裁撤,无异于鸟尽弓藏,卸磨杀驴,这与他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仁君形象不符,更是在打自己的脸,所以这件事只能留待后人了!以至于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为此伤透了脑筋,不过着都是后话了。
随后几日李渊又在霍邑竖旗招兵,霍邑官民群起响应,短短几日就有上万人应募,李渊精选其中青壮数千人充实军队,其余人众好言抚慰刻石褒扬,然后全部遣散。
八月初八,李渊率军进入临汾郡,在临汾李渊又故伎重演一如霍邑般,安抚吏民,同时竖旗招兵,筹备粮草。
《绛州志》有载:“鼓山即鼓堆,周四里,高五丈,穹窿而圆,状如覆釜,人马践履有声,故名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