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千钧一发(二)(1 / 3)
“要是我能在这漫天都是沙子的地方吃饱饭,能拿到一半的饷银,我也就知足了,可是偏偏我连一一半的饷银都拿不到。”
“这么多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我拢共攒下来不到二十两银子,杨总兵,你说我为什么要给大明拼命啊。”
杨嘉谟也沉默了,关于饷银的事情,陕军可真是比任何一支军队都了解。
陕军和这些边军的情况大差不差,拿不到银子,被克扣了十几年的军饷,长官贪腐,将官截留,没有几分银子是完全能够发放到将士的手上的。
他们自然也就军心涣散,临战开三枪算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大明了。
只不过陕军和这些边军不太一样的是,杨嘉谟这些高层只吃空饷,不会贪腐其他将士的军饷,整只出陕西的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的穷。
因此,将士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将士们今天吃冷面饼子,杨嘉谟也吃冷面饼子。
将士们身上的甲胄都是二手的,杨嘉谟身上的甲胄绝对是从京营那里用便宜的价格淘来的。
将士们对于杨嘉谟这一类的将领也算是拥戴。
所以,杨嘉谟很清楚这些边关守军的想法,会为了大清卖命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杨嘉谟就是不喜欢投敌叛变,哪怕在明军当中再委屈,再拿不到饷银,这些也不是叛变的理由。
尤其是他们为了不存在的大清而如此效力,为了阻止明军攻下喜峰口,竟然能有这么高的战斗力。
这才是最让杨嘉谟最感到讽刺和生气的地方。
感情边军的战斗力都爆发在杀自己人身上了。
两千多人守军的喜峰口,两万人带着火炮和攻城器械昼夜不断地进攻,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之后,这才拿下了喜峰口。
三千多人的守军最后剩下了一千出头,城内的守城器材也被消耗得七七八八。
而陕军的损失也不容小觑,收复喜峰口之时有着两万人,大部分是三边的精锐,而经过了喜峰口一战后。
陕军的死伤达到了三千余人,其中还能披甲上阵的人不过只有八百余人。
而根据杨嘉谟的估计,清军距离喜峰口的距离很有可能不足一天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