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辩毒(2 / 4)
张长贵,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他说的师祖,怕不是宋朝人?
但,还是那句话,怎么可能?人怎么能拿舌头品出毒来的。品出毒来,人不就死了么?
“此乃我师门的独门绝技,”张长贵颇为骄傲:“不过说穿了不值一提,便是品味二字。”
品味?
这两字说来简单。刚学医的时候,便学了五行相生相克之法,以及五行所对应的五脏,五味,五情等等。
所谓品味,大约就是品这五味。
实际上,这也是判断药性的方法之一。
一味药,若它色白,味辛,产于西方,那它大概率入肺经,能治疗肺病。
这里面,便是因为,白色属金,辛味属金,西方属金,而肺同样属金。
它不仅能治肺病,对肾病也有效果。因为金生水。
这是最基本的中药学原则,具体的还要复杂的多。
比如后面的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便不同,产地不同,药性也不同。但这些不同,大约都是强弱的区别,而不是药性的改变。
但这有个问题。
单一的去品一味药还好,但汤药的味道可是几味药甚至十几味药融合在一起。那难度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张长贵笑说:“我不必管这副药里有什么。我只须分辨出,这副药里不该有什么,就好了。”
从一堆杂货中挑出某一件,自然要比将一堆杂货分门别类来得简单。
但也简单的有限。
“但若这汤药是剧毒,你岂不是危险?”徐一真还是担心。
张长贵摇头:“从韩长明言语中,能看出这韩长明行事狠毒,但心思严密,极有章法和规矩。
“他不会给自己这么大的破绽的。即便是毒也是小毒,缓毒,稍稍一点应该无碍。何况我只在口中品出滋味就吐掉,又不咽下去。”
经他这样一说,徐一真才放心了一些,不再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