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和阗高台(2 / 2)
再一个,土崖也能保证建筑不被水冲垮,绿洲地区临近昆仑山北麓,雪山融水丰富,在雪山融水充沛的时节,绿洲很容易淤积洪水,当大的湖泊无法再承载蓄水时,喀什河道就会大面积涨水,很可能会冲垮某些绿洲中的村落城镇。
如果是在土崖上,这些土崖至少高几十米,完全可以抵挡平时的洪水淹没,在绿洲洪水泛滥时,可以免遭生命财产损失,再进一步说,如果连土台之上都已经蔓延洪水,那这个地方就成了无法生存的泽国,也能让他们尽早收拾家当,搬迁区更易居的绿洲。
总体来说,土台民居既是战乱时的抵抗堡垒,也是和平时的避水高台,可以防止大部分洪涝危害,若再往后说一点,那就是高台占据绿洲最高视野,站在土崖之上,可以俯瞰喀什河两岸,绿洲风光,雪原高山,尽收眼底!
克力看着这些人,指着喀什河东岸的西北方向:“以前,整个和田绿洲都是于阗国的领土,于阗王都就位于喀什河东岸,现在这片位置已经被农田淹没,成了绿洲上的高台田。”
说到这一点,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从位置来看,喀什河东西岸同时都有一段长数百米高几十米的沿河土台,这里大概就是千年前的于阗国都旧址,西城的位置包括现在的墨玉与和阗,我们所见到的两座土台,以前应该是于阗国的王城旧址,他们应该是把王城修建在了土台上,才会在喀什河岸堆积出两座高台土原。”
后来,于阗国在宋朝时期被喀喇汗王朝所灭,这里就此成为喀喇汗王朝的行省,近千年时间过去,绿洲中的小国政权不计其数,无论是什么族群,只要来到喀什河岸,就能看出这里地势高耸优于其他地区,在这里筑城修寨也属于自然而然。
说罢了高台城,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墨玉老县。
县区的大致边界,完全没有超过喀什河西岸的巨大土台,这座县城以南北为顶点,牵连出近乎夯土黄的高大城墙,连带着形如弯月的土台,刚好形成四方椭圆的城墙形态。
在这城墙之上,可以看到跺台、高堡垒、高耸塔尖、盔顶城门、还有朝内延伸,随处可见的走马道、了望塔。
从土台上延伸出来的民居房屋,也多是夯土黄褐色,平房楼院居多,再有就是一些二层三层的层叠土楼,受限于地形,很少有像土台那样五六层高的层叠楼栋,唯有县城中心的白塔,还算是比较高耸,以鹤立鸡群之态,出现在周围低矮混沌的土楼民居。
墨玉县整体看上去,就好像是个以高耸白塔为中心的花朵,城中各处搭起遮阳布棚,可见五颜六色的绸缎随风飘扬,再加上城中随意行走的疆地面孔,颇有种异域风情。
汽车驶入墨玉县后,带着他们穿梭进主路,最终在城中的白色巨塔边停了下来。
根据宋思媛的话说,她找的这些汽车运输队,来和田有两个目的,一是收散玉,二,是做紧俏货的生意。
他们从敦煌出发,沿着长廊要走过将近两千里,才能到沙漠西岸来,为了不浪费车队行程,还会在汽车上装满紧俏货,和阗绿洲的百姓最缺少什么,他们就会拉来什么,也能在沙漠南岸大赚一笔。
这次来和阗,这些车上拉的都是些内地上好的茶叶、丝绸、瓷器、金银器具、手工艺术品,只要沿着和田绿洲转一趟,就把货品给全卖出去了,同时,也能趁着转悠车队,在附近的城镇低价收取农人牧民手里散玉,只要能让他们运出疆地,总能借着“和田玉”的名头,在文玩市场大赚一笔。
他们和汽车队道谢后,跟着克力沿着白塔往东走,去往高台城附近。
一路上,周围的和阗百姓可能是没见过那么多汉地生面孔,频频侧目偷看,眼中倒也没什么敌意,就跟家中来了客人一般,透着好奇和疏离。
走动间,和阗的集市也如画卷舒展眼前,如今的墨玉县仍旧算是东西方关口,只是随着海上贸易的发达、丝路没落,远没有千年前那么繁荣,有种英雄迟暮的颓唐感,到处都是扬起的风尘,显得灰扑扑有些脏乱。
不过,有句老话叫瘦死骆驼比马大,这里纵然是有些没落,也还是维持着南疆繁荣,随处可见沿街铺子,集市叫卖更是此起彼伏,东西方货品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
行走到某个过街楼时,附近就已经开始拥堵起来,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全是汉胡杂乱的面孔,甚至,还有人从过街楼上推开窗户,伸着脑袋朝下看,看这情况,估计一时半会是走不过去的。
他们决定停下,看看人群簇拥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