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润州之战(三)(3 / 4)
望楼之上,傅津川看着已经成阵的叛军,正在有条不紊的一队一队的前后加入攀城作战之中,叹息道,“吴逆举起反旗不过月余,虽然有数万叛军作为根底,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军作战,还能有如此战意和军纪,这定然是谋划日久了。”
甚至傅津川可以肯定的说,虽然军士可能是最近招募的,但作为骨干的什长、伍长、队正、旅率甚至校尉,这些级别的一定是都是老军伍。
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让叛军有这样的气象,领兵的将领也绝对是有些本事。
换成是他,面对一群新兵,一个多月的时间也难调教到这种程度。
或者,这支叛军可能存在成军的时间不一个月,而是更早
而这样一支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训练有素的大军,在经历过几次大战的磨炼,就能得到一支不逊边军的精锐。
所以在亲眼看过叛军之后,傅津川很确定,想要速平叛乱,无异于痴人说梦。
目前朝廷能够在江淮所调用的兵力来看,江南沦陷是早晚的事。就算扬州那两万兵都填上来也没用。
这一点,袁亨也明白。
“袁将军,你能守几日?”
听到傅津川突然发问,袁亨思虑片刻道:“五日,即便有都督这三千援兵,也最多就五日,城内的军心和民心都不可用,吴王在江南多年,特别是润州、建邺这一带,颇有人望,反而是朝廷,年年加赋”
说道这,袁亨也说不下去了,在往下说就有些犯忌讳。
望台之上,袁亨父子是北人,刺史魏宗卿是北人,都督府幕僚张杲是北人,李昭信、傅津川还有许应龙是上京人,上京虽为天下之中,但从南北来说,也都算是北人。
但城内的军民,城外的叛军,都是南人。
所以袁亨的话没有说完,但除了袁纲在内的所有人都听懂了,朝廷在江南,真的不算是得人心。
江淮财赋半天下,即便是江淮富庶,苛捐杂税和各种徭役都免不了的。江南的升斗小民其实并不比河北、关中、河东这些边地的小名日子好太多。
小民的日子不好过,自然对朝廷谈不上什么忠心。这一点看恒州之乱也能看的明白。
恒州叛军连克数县,最后却在获鹿县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放弃攻城。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县令严叔玉为官清正,百姓日子好过些。
除了小民不得意,江南的豪族和世家,也都不得意。因为无论是文官还是为武将,只要是南人,在官场上都不得意。
朝堂上北人对南人的压制,激烈程度可能还要盖过文武之争。
吴王赵德玉作为叛贼,被朝廷口诛笔伐,却在江南颇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