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夕阳西下(1 / 2)
学院三位大佬共聚一堂,却正是为了即将毕业的书院第一届学子发愁。
如今已经是七月份,书院第一届招生进入的学生已经在书院系统的学习四年半的时间。
而根据张拯定下的书院发展计划,书院的学子在经过四年半的学习时间之后,还需要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工作,如此才能从书院顺利毕业。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才第一年就遇上太上皇驾崩这种事情。书院六大学院,其他五大学院的学子实习都好办,大多还未踏出校门就已经被各六部预定了。
唯独剩下一个军学院却是因为李渊驾崩的事情,让实习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国丧期间,大唐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其中就包括了士兵的招募,将官的升降等等一系列事情。
偏偏大唐又尚武成风,第一届学子两千五百多人,竟然有超过八百多人选择了在最后两年进入军学院深造。
六大学院,一个军学院就占据了一届学子三分之一的人数,让三位大佬既是欣慰又感到有些头疼。
欣慰是因为大唐以武立国,现在这么多学子愿意投身军旅,说明了大唐男儿的血性,即便是将来朝堂之上这些老家伙退了下来,大唐的新生代将领也会络绎不绝的涌现出来。
甚至经过了一干大佬系统的教育,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说不定。头疼则是因为大唐军队自成一体,书院的学子毕业进入军中,依靠自身所学的优势,必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占据掉很大一部分基层将领的位置。
若是人数少一些还好,长安各位大将军就算看在李靖和张公谨的面子上,就当招纳新兵入伍了。
但是一旦这个基数达到了一定的占比,老将军们或许没有什么意见,但底下的基层士卒肯定就不会乐意了。
凭什么老子征战多年还捞不到一个伍长什长做做,而你们这些新兵蛋子就因为去书院多读了几年书,一出来就能坐上这样的位子?
一旦这样的声音多了起来,老将军们也必然是要考虑这种声音的意见的。
说到底,如今的大唐不缺少能征善战的将兵,而书院的学子一旦踏入军队之中,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利益之争。
虽然张拯离开长安之时对这些事情早已经做出预案,言明军队更新迭代是历史的必然规律,素质更高,能够识文断字的兵卒取代只会闷着头拼命的士卒是必然的事情。
但真到了事到临头之时,事情就不想猜想的那么简单了。李靖,张公谨,马周,这三个人的在大唐的分量确实重,但还没有重到能够颠覆自北周以来就已经成型的府兵制的军队形态。
再加上又好死不死的遇上了李渊驾崩这档子事儿,可以说不仅是李世民倒霉透顶,军学院的一干学子的运气也算是倒霉透顶了。
因为书院还有一个规矩,若是实习期没能通过不能顺利毕业的,需要再次重修两年的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