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勉为其难的阿星(1 / 3)
刘辰星吃下最后一口汤浓面软的馎饦,感受着豆酱油和胡麻油在舌尖缱绻的滋味,不由舒服地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只要日子不是那么清贫,当个看客,坐看农家小院的鸡飞狗跳,还是挺有意思。
可惜只有这一亩三分地,不争不抢那只有连骨头都被啃了的份。
像刘老丈视刘万里为希望,也是家里最了解他的人,见刘万里极力憋住的神色,哪里不知道刘万里如何想,他心底一叹,再告诉自己大儿子这样是怕资源被分薄了,等来年大儿子中了举人,乃至高中进士做了官,也就好了,那指缝里流出些碎末,都够其兄弟子侄受之不尽。
于是刘老丈再一次偏颇刘万里,板脸呵斥道:“青云不用老大教了,正好给老大精力备考,等老大明年中了举,还愁你儿子不能启蒙!?”
这个家里,小安氏也最杵刘老丈,一被训斥就没了声息。不过她也没什么损失,反正她儿子还小,明年启蒙都不晚,她时不时提一提,也是想让老两口记得,他们还有一个孙子要读书。
没了小安氏的掺和,正堂就安静了,刘老丈清了清嗓子,道:“能读书是好事,青云以后学有所成,要多孝顺他外翁。”
王氏的娘家在邻村,王父是周边村落仅有的两名举人之一,名头甚是响亮。
其中一项就是,王父十分重男轻女。
若问王父,女儿和女婿谁重要,王父肯定答曰女婿重要。
又问王父,外孙和亲孙女谁重要,一样出人意料的会道外孙重要。
所以,王父对刘青云这个外孙还是很疼爱,尤其自幼就随父启蒙了,更是颇为看重。
但彼时读书就是一个奢侈的行为,不算上一年笔墨纸砚的消费,仅束脩就是一笔巨资。
村里没有学馆,要读书只能去青阳县城的学馆。
青阳县地处河北道,历来是士族文豪辈出之地,故才有称南方为不开化的蛮人一说。
又毗邻“宰相之乡”清河县,受其影响,青阳县内亦是学风昌盛,共有一家官学,两家私学。
官学只收官宦子弟入学,剩下的两家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