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九章 请设关中书院(2 / 3)
这样只会激化自己治下阶层的分化和矛盾。
不过既然是在乱世,不同阶级之间激烈的冲突总是不可避免。
所以杜英在关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只要没有世家,统一所有人的出身,这不就得了么?
如此一来,就算是日后又因为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不同而导致重新划分了阶级,但大家都是从书院走出来的,都秉行着关中新政,那就不会在最根本的理念上和这个时代最重视的出身上相互攻讦和嘲讽。
掰着手指头算一算,都能互相称一句师兄师弟,谁还能放开手脚攻击对方的出身和师承?
但这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江左,目前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果杜英直接不管不顾,在吴郡设立书院,教导关中新政,那么也不啻于在激化江左的矛盾,尤其是关中新政和世家制度之间的矛盾。
他暂时还是处于尽量和江左世家,既包括王谢各家,也包括吴郡世家之间寻求合作的状态。
谷訤
而关中书院的进入,固然会得到吴郡世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的支持,但是也无疑会引起王谢各家、其余吴地世家乃至于整个南方世家的集体反抗。
这种反抗和对立显然是现在的关中不期望看到的,因为在杜英和都督府所达成的共识之中,“先北后南”,才是最合适的、也是一直在奉行的战略。
别看如今杜英亲自在京口,但实际上关中的重点从来都放在河北上,而杜英在京口的主要意义,还是宣告关中在争夺正统、问鼎天下这件事上的存在。
勤王重任,我们是要承担的。
但是真正出力,既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力气,关中真正的重兵,都囤积在河东和河洛,否则也不至于从牙缝之中一点点挤出来兵马向广陵、京口方向派遣。
君不见,如今南下京口的,其实都是关中新招募、编练的新军,虽然编练制度令人耳目一新,可是新兵就是新兵,和那些真正在抗胡一线成长起来的关中老卒以及本来就是胡人的氐羌士卒,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而杜英要稳住江南的局势,既让关中在江左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存在感,又不能让关中完全涉足其中,牵扯到关中太多的精力。
就怕这个泥淖,一脚踩进来之后就拔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