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交谈(2 / 5)
即为我弟子,以后我自当以严师的身份教你,不可懒散,懈怠!”
“是!李元遵师命。”
……
之后的日子里李元他安安心心的读书学习,跟着李承学习经书,学习考试方法,接受李承在精神上的摧残和一些为官牧民知识的指导。
经过一些事情的打磨,李承觉得李元已经褪去了童子的青涩,变得成熟起来,所以也逐渐将一些朝中的小事告知李元。
李承不仅仅是告诉他,更是询问他的意见和看法,教他看穿其中的利害关系,逐渐的李元快速成长起来了。
李家来京后,果然如李承之前所说的一样,整日里有人来见,李元从中挑了一些品性还行的人与之往来,
也开始逐渐的参加一些宴会,诗会,在名望越来越大的同时,李元也有了越来越大的人望。
期间,盛家也搬来了汴京。
…………
本来盛家早该来的,只是听说盛家的卫小娘死了,盛弘只得又拖了半个多月才来京。
盛弘的三年任期已满,加上盛弘很会做官、做人,多有政绩,和当地士绅官吏多有交好,又有李家这门亲,考绩评了一个优,被调回了京都,担任从五品的工部郎中,加五品朝散大夫,主经营缮清吏司。
本来华兰还以为盛弘政绩不错,以为他最起码能进吏部、户部等热门衙门,没想到最后到了比较冷清的衙门——工部,华兰于是很不理解盛弘的选择。
李元倒是理解盛纮的想法,因为听李承讲解过了,京城里官家此时已经年老、膝下无子,储位不明,如果他去了热门衙门,万一涉及到夺嫡就麻烦了,还不如在冷清的衙门观望一下再说。
伯父李承经过这么多年在汴京的做官,经常出入内廷,所以对此时的朝廷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兖王和邕王作为此时最热门的夺嫡人选,争斗得十分激烈,
在李承看来邕王年长,膝下子女也多,所以在官家的心里分量更重一些,官家更倾向于传位邕王,但是因为邕王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一直不曾下定决心,放任兖王和邕王相争。
二王相争最后的结果,怕是要出事,李承心中担忧,前朝玄武门之变印鉴在前啊!
李承与李正也多次跟李元说明此时的危险,叫他为人在外谨慎些!
李元此时倒对岳父盛弘的政治敏感性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样盛家才不会在出事之后连累到李家。
盛弘这个人虽然听说在家宅内部的事情上多有糊涂之处,但是对政坛上的纷争看得却是很明白的。
不会冒险惹下大祸,喜欢稳扎稳打,面对上级也不卑不亢、长袖善舞,这种人虽然不会成为宰执,但是一样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