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教我做刺史吗(3 / 3)
说着放开了那个少年,年轻人头也不回的走了,赵学斌喊道;年轻人可否留下姓名,或许今后我带兵踏平燕岭山的时候能放过你一马。你就听一句这位壮士的劝吧,不要回清平观了,辅仁那个老匹夫不会教你什么好本事的。
年轻人愣住回头说道;在下李繁,敢问刺史大人为何在徒弟面前诋毁师父。不知道家师有何得罪之处。在下从小在观里长大,辅仁道长是授业恩师。刺史大人这么诋毁他,是不是该给在下一个说法啊。
说完冷冷的看着赵学斌。赵学斌回答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敢问辅仁给你传的什么道,解的什么惑。一面教你们普渡众生,一面让徒弟去打劫富商。一边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一面拒绝接济灾民。一面说除暴安良,一面又唆使你来行刺朝廷命官。你的这位授业恩师,是怎么教你辨别是非的,连辩是非都没有教你,你还跟我要什么说法。
李繁气急败坏的说道;我们打劫张员外的店铺是要劫富济贫,把他的粮食分给没饭吃的人。清平观不接纳灾民是我们没有能力养活那么多人。至于今天的事儿
还没等李繁说完,赵学斌就怒吼道;今天事情怎么样,你要说成是误会吗?辅仁天天教导你们本刺史在蓟州城无恶不作,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还说我克扣军饷每日里醉生梦死。你听他的这些话至少有三年了吧,那是因为我到这里三年了。你刚才说道打劫商铺是为了劫富济贫。请问你们接济了谁,我知道那些钱帛到了哪里,辅仁更知道。或许你更该知道,因为你该明白你自己做的是打家劫舍不是劫富济贫。即使劫富济贫也是错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是谁有了过错,都要受到朝廷律法的制裁。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替朝廷官府行使这项权利。大桂不需要杀富济贫的好汉,人人干好自己的营生就可以了。人傻无所谓,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别人傻,辅仁干的就是这种勾当,他一直以为他的这些徒弟们只会听命于他。岂不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我很好奇你心中有没有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
李繁惭愧的低下头说道;如果家师真的做出了有伤天理的事情,在下愿代他老人家受过。还请刺史大人能放他老人家一次,也请大人不要遣散清平观,因为那是我的家。
赵学斌答道;能不能放过他不是我说了算,自有律法裁决。至于清平,观坚决不能留在世上了,因为你的这个家,让太多的家庭不安宁。清平观至少有三十万亩良田,平日里还接受香客们的捐赠。一直鼓吹宗教财产是天赐,拒绝给官府缴纳赋税。百姓们租种官府的土地,才抽五征一,你们倒好居然好意思和人家平分收成。你们不仅在精神上控制劳苦大众,还从物质上剥削他们。你们一年收的的租金都快赶上蓟州一半的赋税收入了,作为一方父母官,我岂能容你们放肆下去。
渤海王笑着问道;大人怎么才能放过清平观啊?
赵学斌答道;水火不容。
李繁也满脸杀气的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清平观两千余众,恭迎刺史大驾。
说着便上马扬鞭而去了。渤海王和赵学斌都为这种人感到惋惜,死心眼,太固执不懂得睁眼看世界。
李繁走后,渤海王也没有和赵学斌道别上马之后满脸期冀的说道:等大人解决完清平观之后,在下一定登门祝贺。
这是渤海王的心里话,因为他对清平观太熟悉了,每次听到这几个字都会气的牙痒痒。洛阳城的显贵们都清楚,这个蓟州城的清平观当初是大皇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的钱袋子。大皇子继位后本想好好安置清平观,怎奈辅仁不知道进退,居然还以为自己是大皇子问鼎天下的功臣,不想着功成身退一直盘算着要当国师。大皇子虽然不想诛杀功臣,但是有些人想死拦都拦不住。赵学斌深知为臣之道,觉察到了皇上对清平观态度的改变,立即奏请朝廷武力解决清平观。他知道这份奏章皇上一定会批复。所以说,无论是皇上还是渤海王还是蓟州刺史赵学斌都希望清平观从世上消失。
渤海王调转马头想回驿站,赵学斌立即喊道;请问王爷何日有时间到蓟州府衙一叙。
两个人都没有一丝的意外,渤海王知道赵学斌能识别出他的身份,赵学斌知道渤海王一定会到府衙找他,只是不知道什么时间而已。
渤海王答道;后天辰时三刻吧。
说完便扬长而去。
赵学斌的几个随从也机灵的从地上起来,满脸杀气的问道;大人为什么要留那小子,这种糊涂蛋早晚还会做傻事,还会为害一方。
赵学斌答道;他还只是个迷路的孩子。如果他今后冥顽不灵的话,我保证让他死在你们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