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深浅,我的手腕(1 / 2)
冬日的辽东奇冷无比,辽阳城的大街上行人匆匆忙忙的。老百姓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匆忙了,很难说清楚他们在忙什么。渤海王放出风去,近期要和异人开战,以报仇雪恨。大家都为渤海王的这个决定捏了把汗。老百姓们的心中是五味杂陈,有人感觉是该找机会和异人干一场了,受他们的铁蹄蹂躏那么久,终于能出口恶气了。还有人心里想好不容易才消停一年多,怎么这次就主动找异人约架呢,人家不过来找麻烦就很不错了,这次主动出击是否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老百姓的脑子想法很简单,要么支持打仗,要么反对打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辽东的几位权贵人物,想的可不是这么简单。经过一年多的相处,辽东的官僚队伍已经习惯了渤海王的理政风格和处事习惯。渤海王从不和人讨论方案,而是直接告诉众人他想要的是什么结果,让大家根据他想要的结果来拟定实施方案,之后全力落实方案。长久以来,大家都习惯了渤海王的效率,也找对了自己的定位。一群手下干事的,如果想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那就把渤海王的每个决定变成现实,让他绘就的蓝图变成真。隋强就认清了这个现实,不断地把渤海王的每个想法变成现实,隋强才能年纪轻轻执掌辽东数万兵马。隋强是第一个也是少有的被渤海王看上眼的人,在渤海王的眼中,隋强是能和他搭班子打天下的人物。所以隋强领到的差事,都让人很头疼,这次更是如此。
辽东大营里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士兵的操练也只能悄声细语。不为别的,就是不惊动帅帐中的这些人。渤海王满脸铁青地坐在帅帐的首位,一边用帅案上的火盆烤着手,一边不断地扫视着围观的众人。隋家姐弟、赵学斌、张少泉还有辽东的众官僚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渤海王的这个决定。有人心存幻想希望渤海王能放弃短时间内报仇的想法,这样的话可以保存辽东实力,等两年后辽东兵强马壮府库充盈了,再和异人真刀真枪的大干一场。大营中的一些武将希望能尽快干一场,不打仗哪来的军功啊,况且这些武将也摸清了渤海王急需一场胜利,来团结辽东各阶层。但是这些武将更清楚,渤海王要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如果失败的话麻烦无穷无尽。千万不要拿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敷衍这位昔日的战神。渤海王也深知此次挑战异人的难度,但是他必须做,因为这是政治需要。渤海王喜欢冒险,但冒险不是孤注一掷,做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最惨的后果。有个说法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渤海王就是如此,不是他喝多了烧坏了脑袋,是他充分相信自己的团队。他相信隋强为了这场胜利能够制定出极其完美的作战方案,他相信张少泉和隋欣为了这场胜利所提供的强大的后勤支持,他相信赵学斌和辽东众僚属为了这场胜利有办法保证后方稳定。他相信张凤明为了这场胜利会最大限度地在洛阳争取朝廷的支持。
一切的一切都落在了隋强身上,众人再怎么地帮忙充其量是搭台的,隋强才是登台唱戏的。当然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隋强可不这么想,隋强太了解这位领导了,即使是隋强一手打造出来的辽东新军,即使这些武将和隋强之间的配合很默契,即使平日里渤海王待他亲如兄弟。万事到了战场上就不一样了,战争态势瞬息万变。隋强一声长叹后,打破了大帐内的寂静,上前抱拳说道;启禀王爷,以咱们辽东现在的家底来看,咱们已经有了和异人一战的实力。但是这一战不是大规模的决战,只是打击一下异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一下辽东的民心军心,也向洛阳方面报个平安。也就是说这场胜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知道王爷是否赞同在下的观点。
渤海王听后脸色很差,但是转眼间就笑得很灿烂。他同意隋强的观点,但是也有些膈应。既然是想要胜利,当然是越大越好啊,但是他更清楚双方实力的悬殊,也就是说这场胜利还得靠奇谋。渤海王说道;隋将军说的不错,这场胜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本王要的是战场上的胜利。怎么,难不成你派人去草原上偷几只羊过来冒充胜利吗?
众人一听渤海王这话不禁笑出了声,不料这句话正中了隋强的圈套。隋强立即答道;王爷玩笑了,在下即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如此的敷衍您。您要的胜利在下一定能给您。想当初您初到辽东就取得了葬风岭大捷,歼敌五千人。在下此次歼敌八千,应该算是可以说的过去吧。
渤海王听着隋强的话,越听越不对,总感觉他在挖坑,但是又说不清楚这坑在什么位置。渤海王思忖之际烫到了手指,忽然间想到了什么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隋强抢了先,隋强大声喊道;将士们,有没有信心打赢这一仗。
将士们高声答道;有。
隋强接着大声问道;王爷在王府等着我们凯旋,我们能让他在家里白等吗?
将士们高声答道;不能让王爷白等。
隋强趁热打铁又高声问道;张公子把庆功酒准备好了,你们想喝吗?
将士们答道;想喝。
看着如此高涨的士气,渤海王明白自己已经中了隋强的圈套。脸色很差,只是简单说道;一切仰仗众将士了。说完就急匆匆带着周强和老林离开了大营。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吃瓜群众。
看着脸色很差的渤海王,老林担心地问道;王爷是不舒服吗?
渤海王答道;先生多虑了,本王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