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文可带锋芒(1 / 2)
穆剑星虽在会宴上沉默寡言,只与几人有所交流,但却有好好的观察周围,此人自然也是记得。
他是宫中巫祝大人韦闵的独子,韦嵇,会宴的时候似乎坐在角落一边逗弄笼中一只未曾见过的彩鸟儿,一边享受几名舞姬投喂果子,甚是快活。
在大胤这个敬重上天与神仙的国度,哪怕是皇帝,每年也需在年庆时举行的“宗天之礼”上,面东三饮,刺血为祭,巫祝则歌《神祝》之章,以祈来年风调雨顺,战事大捷,国土长安。
大胤信奉的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一说,人可感应天意,天意亦可影响人间,皇帝被奉为天子,意为上天之子,奉天之意掌管人间,所以受到百姓跪拜和尊重,若是君王昏庸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祸以做警醒,不加以反省的话,便会改朝换代,江山易主。
穆剑星读过不少史书,倒是知道这个观念是武帝年间,一位名为韦术的儒学者提出的,他的观念深受武帝赏识,也由此儒学成了大胤的国学,他也成了大胤第一位巫祝,一脉延承至今。
巫祝殿所负责的,是每逢天灾人祸,以及行兵打仗时进行卜卦,在宗天之礼中歌舞祭神,烧甲卜卦,解读卦辞,以及收录各类书籍和礼器。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与天对话”,也就是祭神。
可以说,巫祝所执掌的,便是大胤王朝除皇帝以外的信仰,这样说并不为过,人们会认为巫祝殿的人是天子脚下距神最近之人,所以巫祝殿的人虽少,不过独有韦氏一家以及众下人等,但地位却尤为尊崇。
“神明都是些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天灾人祸乃是自然之理,若要来,巫祝祈天百遍也是避无可避,若不来,巫祝的祈天便成了神明显灵,百姓就会更为信服……
包括打胜仗也是将领和一众士兵的功劳,世人却将此归功于巫祝的祈祷和神明的保佑,实在是讽刺。”穆剑星对巫祝殿无甚好感,不由地暗自腹诽了一番。
书读得多了,头脑清明,那些怪力乱神之类便再不能迷惑心智,而大字不识几个的百姓便会对此深信不疑,丝毫不觉得这只是为统治而诞生的东西,也不认为是这世道的一层粉饰而已。
韦嵇仍旧摇着手中那与这寒天丝毫不搭的折扇,一步步朝穆剑星二人走来,能看到折扇上面画的花鸟山水很是鲜活,可见手笔出自名家,价格定是不菲的。
“侯公子,还有这位……”韦嵇盯着穆剑星看了有一会儿,好像是在尽力地回忆。
穆剑星自知从未与他打过交道,不认识自己也属正常,便准备自行介绍一番,不料话刚到了嘴边,对方便先一步开了口。
“哦……这不是那个野种……哦不,恕我失言了,李殿下,素闻殿下饱读诗书,想来也能妙手铸文章,今日这文会之上可要让我等开开眼啊,哈哈哈哈!”
虚情假意的奉承,而且中间分明是想骂穆剑星是野种,这可是穆剑星最为忌讳和厌恶的那种骂,饶是他自认不易发怒,但这样的话语又如何能忍过去?
于是穆剑星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抬举了,不过我见到韦公子,忽然有了些灵感,想即兴赋诗两句,不知韦公子可有兴趣听上一听?”
韦嵇的表情很是意外,他倒不信穆剑星这么快便能出口成章,便戏谑地说道:“还有这等事?那我倒真想听听看了。”
穆剑星轻轻一笑道:“那我便开始了……白砚沽清墨,过迹无真章。温江连潮平,倾耳闻水声。”
一诗作罢,转头对侯温微微拱手:“侯兄,我先进去了。”说完,掀开厚厚的帘子便走进了大帐。
“白砚沽清墨……倾耳闻水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侯温在原地细细回忆了一番穆剑星方才的诗句,反应过来这是在骂人后,再看向韦嵇,不禁大声笑了出来。
韦嵇听着侯温的笑声有些不解,急忙问道:“你在笑些什么?是那首诗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