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初为帝师(1 / 2)
王安石抵京已是熙宁元年(168,这年他四十八岁。距离他嘉祐八年(163离开汴京已五年了,京城的一切都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他本想让刚刚考取进士的儿子王雱在京城物色一套房子,最好能和司马光当个邻居。司马光是官场上的一股清流,朝堂之上一张张趋利避害、蝇营狗苟的脸多少有些让人恶心。但不巧的是司马光家附近没房子了,转让的二手房都很贵,和司马光当邻居是不行了。但不管王安石住在哪里,他都是汴京的焦点人物。
二十岁的神宗皇帝对王安石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经常有问题不问中书直接问王安石。这让中书省十分尴尬,这一鸟入林看来要掀起大风浪。一次神宗皇帝在崇政殿,亲切的对王安石说:“朕久闻卿道、术、德、义俱在人上,有忠言、嘉谋当不吝告朕。”听了这话,王安石拱手向后退,一时还很不适应这样的盛情。
神宗皇帝接着问:“如今百废待兴,朕从何处开始呢?”
王安石对曰:“以择术为始。”神宗皇帝内心的欣喜沁滋心脾,终于来了一个不讲大道理的。直接从技术层面入手,大宋朝太需要几个战术层面的胜利来鼓舞士气了。
神宗皇帝问:“像唐太宗皇帝那样做可好?”这当然不好。唐太宗距离现在太近,治国的具体案例太清晰,然而已经时移世异,僵化照搬会出大问题。
王安石说:“唐太宗离我们不远,他的所做所为不尽合乎法度。”这增加了神宗皇帝的好奇心。
神宗皇帝说:“贞观之治,人所称颂,卿怎说不可学?”
王安石说:“唐太宗让人称颂,那不过是因为他乘着隋末的乱世,子孙又多浑浑噩噩,将他凸显出来罢了。”
神宗皇帝感到无比振奋,眼前的人是要辅佐他超过唐太宗。其实,王安石是担心他法后王,法的不是合乎当世之势的“活的灵魂”,而是直接生搬硬套弄出问题。
王安石说:“时移世异,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尧、舜所为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上古先王的所作所为早已语焉不详,想照搬也不行,只能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神宗皇帝疑问:“那为什么三代以后再无尧舜?”很显然这是神宗皇帝在质疑先王的真实性。
王安石说:“那是因为后世学者、士大夫没有钻研圣人之道,以为尧、舜高不可及。不以圣人经世之学立法,而用普通人的理论制定制度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