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隐秘传图(1 / 2)
熙宁七年(174,除了旱灾还在有条不紊的持续,其他的事情都似乎凝固了。新法挡不住也拉不回,有事的按部就班的做事,没事的把眼睛睁着静悄悄的看着。朝堂上不是没有反改革派,坚决反对改革的都被请出了开封,但留下了有时弱弱的支持改革,有时暗中反对改革的中间派。他们基本属于反改革派,因为动嘴搅局远比改革更容易做的有“成效”。
谁都清楚没有了批评的声音,看似合理的观点就会更容易被不加深思的所接受。批评是一种权力,不许被批评更是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下关照的是极度的自恋。但如果面朝阳光,会不会刺痛双眼?那一颗颗脆弱的人心,又要用什么样的良药去慰藉?
参知政事冯京是皇祐元年(149的状元,此人不仅是状元还是省元、解元,是个连中三元的湖北籍官员。但他却不是和王安石一路的改革派,神宗皇帝念他有才,留在了中书。这天的清晨,冯京在蒙蒙的寒意中,徘徊在延福宫外。一架马车不快不慢,和往常一样卷起阵阵烟尘。看管宫门的城门官知道,这是太皇太后曹家的马车。曹太皇太后的父辈曹玮是抗击西夏的大将军,祖辈曹彬是大宋的枢密使,曹家是武将世家。这个点城门是不开的,但只要有曹家的马车过,都是监门官郑侠亲自负责开门。通常会有书信,直接送抵延福宫,交到曹太皇太后那里。到了延福宫外,车里的曹家人拨开帘幕看到冯京,再把帘幕轻轻放下,这一幕静的几乎没人察觉。随后有人把东西交与宫里人,然后调转车头回去。每当曹家的马车缓缓经过城门,郑侠也会亲自恭送。随后,马车疾驰而去。
老太太举着家书,眉头紧锁,紧紧握成拳的手,缓慢舒展。曹老太太颇有祖辈曹彬的低调隐忍的风范。老太太这些年收到这样的家书太多了,家里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老太太心里急。仁宗皇帝在的时候,无论仁宗皇帝在后宫宠幸谁,曹家都是炙手可热的地方一霸,不要说一般地主,就连当地豪绅、官员都要敬其三分。英宗朝更是有增无减,只是自从这个王安石弄的这个变法开始,这一切都变了。只是因为自己成了太皇太后吗?也不尽然,连皇帝的亲生母亲高太后家也好不到哪去。那高太后可是张扬的性格,捏紧的拳头从不松开,必将重重的砸在桌子上。
此刻的神宗皇帝手拿《韩非子》已在等冯京的到来,只是看的很认真,都没有注意到冯京已走近。直到看到已走到身边的冯京,才慌忙把书放下。
神宗皇帝镇静下来说:“冯爱卿走路好轻,朕完全没有注意到。”说时便用身体挡住了书。
冯京问:“是官家看书太认真。官家看的是《韩非子》吧?”
神宗皇帝只得结语道:“冯公…才学高妙,正有疑问请教。那韩非注重用法治国,错在严酷而不可取吗?”
冯京当然知道这不是在讨论韩非,说道:“治道在人也在法。但如果立法、司法、行政形同一人,那就会宽严皆误。”
神宗皇帝当然知道,无论是大理寺、刑部还是审刑院都隶属于中书省,这样行政和司法便融为一体了。原本的中书、门下、尚书省也形同虚设,这样一来,立法也失去了监督。负责行政的中书省就把立法、司法全都大包大揽了。二人都不想把这个沉重的话题继续下去了。
神宗皇帝说:“朕也是随手翻翻,平时不曾看过。”
晚上神宗皇帝去延福宫拜见祖母曹太皇太后。老太太依旧平静如水,见到皇孙面带微笑。寒暄之后,老太太放慢语速:“孙儿啊,你爷爷健在的时候,每当我把所了解的百姓的疾苦告诉他的时候,他都会落下泪来,吃不下饭。”神宗皇帝当然也知道,这肯定是老家又来信了。高利贷生意做不下去了,贡品贩卖生意做不下去了,垄断生意难做了……无非就是这些。
神宗皇帝赶忙说:“现在大宋施行新法,百姓生活的更好了,没有什么怨言。”
老太太一听皇帝这样说,便不多说了:“哦,这样啊,你还没有去见你母后吧?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