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两年之约(1 / 3)
这一年春,清廷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除了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及台湾以外,还要赔偿白银两亿两,消息传出后,在京城刚刚参加完乙未科会试的举人无不群情激愤,高呼反对不平等条约。
很快,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数千民众与学子们聚集到都察院门前请愿代奏,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公车上书”。
作为考生之一的祁英杰也是人群中的一员,当天回到驿馆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奋笔疾书,给远在蜀地的赵玉皋写了封书信,详细描写了今天群情激愤,建言国是的盛况,祁英杰认为,此番无论结果如何,能有如此多的人响应,我们的国就还有希望!
赵玉皋收到信后,对于祁英杰参加的公车上书神往不已,他迅速行动起来,在书院里四处奔走,联络同窗,和诸多爱国学子一起,在省城掀起了一股反对《马关条约》的爱国浪潮,虽说与京城的规模无法相比,但在蜀地也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这次运动以后,赵玉皋成了坚定的改革派,他一改往日的沉寂,借着刚刚名声大噪,广交好友,屡次参加省城文人聚会,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讨论变法。
在此期间,他被选为新一届的尊经五少年,转正成书院斋长,换作往常,他指不定高兴的跳起来,可是如今,赵玉皋志存高远,立志要救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一想到朝廷倾颓,百姓疲弊,民族自强任重而道远,自身的得失反而算不得什么了。
随着赵玉皋四处奔走,宣传变法维新,他在蜀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已经隐隐成为了尊经第一才子,世人皆尊称其为玉皋公子,连远在黎州的达官显贵都听到了玉皋公子的美名。
林知州估摸着时机成熟了,赵玉皋如今已名动蜀地,家中小女也初长成,便再次造访南星书院,与赵栋臣商议儿女的婚事,最后双方约定在年底挑个良辰吉日,等赵玉皋放假回乡探亲时,便让他与林清儿完婚。
紧接着,两家便开始准备婚礼,置办彩礼和嫁妆,一方是知州的掌上明珠,一方是声名赫赫的赵家公子,无论如何也要大办一场。
幸好在准备到一半时,赵栋臣不计前嫌,给儿子写了封信,让他于年底某日回家成亲,哪知赵玉皋回信说年底诸事缠身,没空回家,开玩笑,现如今是忧国忧民之时,怎能被儿女情长绊住了脚步?
赵栋臣看到信后再次气的浑身颤抖,可惜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林之涣得知此事后,气势汹汹的登门,大声质问道:“赵栋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亲家,不好意思!玉皋远在省城,现在又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这个当爹的也改变不了啊!”赵栋臣不断的作揖道歉。
“我把请帖都发出去了,你现在告诉我你改变不了?让我的脸搁哪儿?早干什么去了?”林知州继续咆哮道。
“实在是抱歉,是我教子无方!让玉皋如此不知礼数!说实话,我这段时间因为他都有些上火了!”
“少废话!你就说这个婚还结不结吧!莫不是现如今你儿子声名鹊起了,觉得我家清儿配不上他了?如果是,你们直说就好!我闺女又不是嫁不出去,免得耽搁我闺女的大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