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1 / 3)
“早在2世纪末,科学家们就提出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问题,并在联合国组织的推动下,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国际法律文本。”
“那时候,联合国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对各国约束力有限。这些《协议》更多的只是强国对弱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手段。”
“核武的威慑,让各国之间的冲突从枪炮战争转为金融战争。”
“在21世纪中期,大国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市场频繁震荡,科技领域遍地开花,所有的竞争最终在人口上集中爆发。”
“有科学家曾提出全球人口的红线在1亿左右,但在竞争白热化的国际形势下鲜有人关注,直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已经超过2亿。”
“22世纪初,工业化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人类本身却成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
“极端天气成为常态,各种几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逐渐缩短成几年一次、一年一次乃至一年几次。”
“科技在灾难中被反复锤炼和进化,但面对愈演愈烈的灾难却仍旧难以招架,大国间的竞争在灾难影响下逐渐变得疲软。”
“即便这样,各国之间依旧没有放下成见。”
“直到22世纪中期,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忽然爆发,短短半年就让世界人口兑减1%,且丝毫没有遏止的迹象。”
“当时的全球人口总数已超过3亿,由于人口高度密集,疫情几乎无法控制。”
“各国政府终于意识到仅凭自身的力量无法对抗疫情,于是放下芥蒂,握手言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开始成为普遍共识。”
“经过数轮峰会磋商,各国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了《地球环境公约》。”
“原联合国组织升级为联合政府,凌驾于各国政府之上,行使监察和审判权,拥有调配全球资源和武装力量的权利。”
“至此,以环境科学为核心的后工业时代正式开启。”
教室里,数十个孩子身形端坐,神情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课。
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衣着也很陈旧,但每个人的课桌上都配有虚拟投影的电子教案,荧幕上的课件内容随着讲课声实时切换。
课程标题显示为“环境历史”。
讲台上是个头戴黑框眼镜,一脸络腮胡的健硕男子。
如果不听讲课内容,单看这副身材,实在不像是一个文史类的学者。
“《地球环境公约》以生态修复为目标,以人口收缩为办法,拟定了一系列庞大的产业体系转型和社会结构改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