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纪末海平面变化可能是脊椎动物登上陆地的一个重要原因(2 / 2)
当四足动物具备了登陆的生物学基础时,环境演化产生的动力因素起了直接的催化作用。一般认为,鱼类进化出四肢,进而登上陆地,其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捕。因为那个时代的淡水水域里,生存着早期四足动物、与四足动物相似的鱼类等。此外还有众多以它们为食的大型食肉鱼类等捕食者。显然,泥盆纪的河流、湖泊乃是肺鱼等凶猛的食肉鱼类所统治的世界。
另外,随着植物与无脊椎动物的登陆,陆上或水边出现了丰富的尚未开发的食物来源和生态位,鱼类登陆是为了逃离水中的生存竞争,探索新的生态机遇。
总之,当35亿年前远古鱼类离开海洋,登上陆地,成为长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迈出了“从鱼到人”这数亿年生物演化中极为关键的一步,乃是动物进化史上的大事件,它为生物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空间,并从早期四足动物逐渐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拉开了陆栖动物大繁荣的序幕。
泥盆纪末海平面变化可能是脊椎动物登上陆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像白垩纪末海平面变化,哺乳动物返回海洋变成鲸鱼。白垩纪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白垩纪海平面最高,遍布浅海,鲸鱼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浅海中。随着白垩纪末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半人马座旋臂,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海底扩张,海平面下降,鲸鱼的祖先一步步迈入深海,从陆生动物变成了海生动物。
另一次陆生—海生脊椎动物的变迁发生在三叠纪末。三叠纪末海平面变化,爬行动物返回海洋变成蛇颈龙。三叠纪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三叠纪海平面最高,遍布浅海,蛇颈龙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浅海中。随着三叠纪末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半人马座旋臂,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海底扩张,海平面下降,蛇颈龙的祖先一步步迈入深海,从陆生动物变成了海生动物。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双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又一次陆生—海生脊椎动物的变迁发生在二叠纪末。二叠纪太阳系走出远银心点,太阳系引力变大,地球引力变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海平面上升,同时太阳核聚变反应增强,地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遍布浅海,鱼龙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浅海中。随着二叠纪末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英仙座旋臂,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海底扩张,海平面下降,鱼龙的祖先一步步迈入深海,从陆生动物变成了海生动物。
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万年。有些鱼龙身体十分渺小,但还有些鱼龙身体很大。
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泥盆纪太阳系运行到近银心点,太阳系引力最大,地球引力最大,地球收缩,海底收缩,泥盆纪海平面最高,遍布浅海,脊椎动物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浅海中。随着泥盆纪末太阳系通过银河系旋臂-半人马座旋臂,太阳系引力变小,地球引力变小,地球膨胀,海底扩张,海平面下降,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滞留在了陆地上,从海生动物变成了陆生动物。
泥盆纪末、三叠纪末、二叠纪末、白垩纪末海平面变化可能是陆生—海生脊椎动物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泥盆纪海生脊椎动物登上陆地,成为长有四肢的陆生脊椎动物,迈出了“从鱼到人”这数亿年生物演化中极为关键的一步,乃是动物进化史上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