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首云之铁(1)(1 / 6)
朱由校面色一沉,心说“祖例”式虚头又来了。
7两,虚头大到吓死人。
首先,7两的军刀本来虚头就大。
明军刀,洪武年间1把刀只需银1两,到了明末就要7两。其中原材闽钢要用4余斤,最终只打出3斤左右的刀来。
少了的37斤闽钢,当然是有正常火耗在里面的。
只是这37斤火耗到底多少是合理损耗,多少又被人拿来打了其他东西,或者直接售卖或送掉,李如铁肯定心知肚明。但是按大家都默认的“祖例”,他只能说37斤全部都是合理火耗。
所以7两打到1两,2斤的马车转向架就可以打到1两左右。
其次,明刀重量并不是2斤,应该在3斤左右。这显然也是李如铁习惯性报“祖例”火耗的手法之一。这样下来马车转向架虚头就可以从1两打到7两左右。
再次,钢材工艺并不一定要用叠打。承重的板簧可以用夹钢厚打,然后叠起来用。这样虽然料用得多了,但材质和工时用得少。算下来应该还是要省钱的。
最后,这种机构,用在普通型上,怎么就要用2斤好钢了?
朱由校知道满屋子人都吃惊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模型马车拿过来,卡卡几下拆了开来,露出了前后车架。
再轻轻一拔,把前后车架也拆开来。放在案面上。
前后二个车架很相似,前架比后架稍低一些。实际上单个车架就是旧制单车辕车架。
朱由校所做的改变,就是在前车架的大架上做了一个突起,后车架车辕上做了一个环扣,然后把后架环扣扣进前架突起中,就变成了带转向架的四轮马车。
工业化早期的发明创造,大多数都是这种极其简单的灵光一现。
这个车架的前车后车联接的那个突起和环扣部分,是需要钢铁质来做,否则强度不够。其他部分则完全可以按旧制马车制造。
朱由校点了点拆开的车架,对李如铁道:
“李卿说说,这个车架2斤好钢,要用在什么地方?”
李如铁向前走了一步,遥指着车架联接处及后架的车辕部,说道:
“前架突起的联接部位,需要用钢材包木加固,才能保证环扣固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