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何为紫气东来(1 / 1)
上文书说到黎民和百姓的区别。
那么,光天化日又指什么呢?
“光天化日”系由“光天”及“化日”二词组合而成。“光天”指阳光普照之天。这个词见于《书经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禹称赞舜帝的德行如阳光普照天下,从天涯到海角的黎民百姓,万国的众多贤能的人,都是舜帝的臣子,为舜帝所用;这里的“光天之下”本指普天之下。“化日”,指太平盛世。这个词见于《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里所收录王符《潜夫论爱日》:“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意思是说在政治清明、有教化的国家,人民的生活过得安闲舒适,所以有余力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没有教化的乱国,人民的生活过得紧张急迫,人民忙于劳务而没有足够的力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里的“化国”在《潜夫论》中本作“治国”,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成“光天化日”本指政治清明,承平无事的时代。《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后亦用“光天化日”指在大白天里,人人都看得清楚的场合。如《西游记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以,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句就是说,太平盛世之时,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乐地生活。
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前往文书我们说过七政,其实,在汉族古代占星学系统中,有七政四余之说。四余是指紫炁、月孛(bèi、罗睺、计都等四虚星。四余星,与月行轨道相关。紫气星就是景星,它是东方木星(岁星的尾气,是木星运行后,在星空中留下的氤氲之气,就像彗星甩尾一样。由于紫气星与木星在东方青龙之位,所以有“紫气东来”的美号。
这里有一个故事。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于是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打算过函谷关,寻找一处地方隐居起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乃“老子出关”时的一大胜境,流传千古,代代传诵。
庆云就是五色云,他和景星都是祥瑞之兆。传说如果一国的君主实行德政,景星就会出现。而庆云象征着喜庆、吉祥。
所以,这句话是说,太平时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现景星、庆云等各种祥瑞的景象。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四声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下起了黄金雨,整整下了三日,紧接着又下了三日三夜的稻谷。
搜神记>卷八记载,孔子修编《春秋》,撰写《孝经》。等作品都完成后,他就斋戒,晚上对着北极星下拜,向上天报告他完工之事。于是,天空就变成了深红的颜色,白色的大雾弥漫起来笼罩了大地。有红色的虹霓从天上降下来,变成黄色的玉,长达三尺,而且上面还有雕刻好的文字。孔子跪下来,接受这块玉,又诵读那上面的文字,念道:“宝玉上出现文字,天下未来会被刘季掌握。‘卯金刀’刘,出现在轸宿分野地区的北部。他的名字由禾、子组成,天下的人都归服他。”这里说的刘季就是汉高祖刘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凡是人间有圣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上天就会赐人间以福报。
《春秋》和《孝经》是儒家学术中很重要的两部经典。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这两句话被后人解释为“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意思是说,看我评论天下诸侯褒善贬恶,体现我的心志在《春秋》上看,看我崇尚人伦的行为就看《孝经》。
《春秋》与《孝经》虽然没有被排在“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中,但被编录在“十三经”中。由此可见,这两部经典在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是记载东周之春秋时鲁国历史的史书,记录的事件大致发生在公元前77年到公元前476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周王朝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不断。虽然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但书中也涉及到了当时各国的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一部书。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作过统计:《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这一时期,乱臣贼子以下犯上把诸侯王杀掉的事件,就有三十六起;以不正当的名义收购、兼并、毁灭的国家,就有五十二个;小股东、小国王失去家园和财产离乡背井的,更是不计其数。换句话来说,这一时期正是礼崩乐坏的开始。所以孔子决心编写《春秋》,是希望借历史经验和教训,提醒后人,警戒后人。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春、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季节——春种秋收。作为一年最重要的交替,“春秋”就有了三层意思:一是表示重要,二是表示交替,三是表示时间。这也跟“历史”的特点相仿(相近。因为“历史”也表示重要,表示交替,表示时间。所以,“春秋”就用来表示了历史。“春秋”的意思,不只是指时间,还专指历史。后来吕不韦也组织人马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通常说“书写春秋”,其意思就是书写历史。
常见的《春秋》有很多版本。按字数来分,主要有两个。一个版本大约只有一万六千多字,还有一个增加的版本,也不过一万八千字。一万八千字,记载了大约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大事,这个难度太大了。那么,孔子是如何实现的呢?八个字: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所谓春秋笔法,其实就是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其实就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或是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也是中国古代叙述历史的一种方法和技巧,是通过记叙来表示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来直抒胸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不便对一件事作出直接明了的﹑带有个人情感的褒贬评价,只能通过隐晦的文字、文笔婉转来表示对一件事的批判或是赞扬。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叫《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就是出自本文。
说到这,还有一个黄泉见母的故事。我们明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