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那些文艺青年的故事(1 / 4)
饭后带了些粗糙简单的食物,江澈和高晓松、老狼,刘名声、薇薇师姐,还有其他民谣歌手一起,回到入夜后的舞台续摊。</p>
大概十几个人,就这么零零散散围一圈坐着,手里拿着啤酒瓶……把木吉他放在一旁。</p>
偶尔有人来了兴致,放下酒瓶拿起吉他弹唱一首不知名的歌,趁着酒意把声音和情绪都洒在夜风里。</p>
“好。”</p>
一个唱完,大伙儿胡乱吼几声,然后下一个。或也有时候,一个唱到一半,另一个拿起吉他接上,唱个简单地和声。</p>
这场景哪怕江澈其实不是个文艺青年,依然觉得有趣,有一种莫名地放松感和寥廓感。</p>
依然有些青涩的老狼,就如他二十年后一样腼腆少话,哪怕喝得多了,也是缓慢的语速,大多时候安静在听,偶尔才说几句。</p>
他也唱歌,把吉他横在膝盖上,低着头很自由,很平淡地唱。</p>
这个时候江澈才知道原来他自己也写歌,而且写的还不错,就像许多人都是在多年后通过网络综艺认识了一个腿很白的胖子,返回头才知道,高晓松原先也唱歌。</p>
大多数时候是高晓松在说话,京城侃爷的风范一展开,就有点儿拦不住的架势。</p>
他是能说的,古今上下,天南海北,军事政治,秘闻八卦,什么都能跟你扯。文史能讲,黄腔能开,就是四九城里一代代少年人拍婆子的那点事儿,讲来照样有满满的滋味。</p>
“老崔,崔健你们知道吧?我给你们讲一个老崔当年的事,他丫当年臭装,差点让人花了(打伤)……”</p>
“你说谁,宋柯?那我铁瓷啊,欸我给你们讲一宋柯的事啊,你们知道他长那样,凭什么招那么多姑娘么?”</p>
“对,他吉他谈得是不错,不过主要不是这个,是他那话儿……嘿,天赋异禀。”</p>
“窦唯?熟,那也是我铁瓷啊,那小子个性比较怪你们知道吧,现在好像不做乐队了,单玩儿,越玩越开。”</p>
“……”</p>
在高晓松的嘴里,谁都是铁瓷,谁那点事儿,他好像都在场,而且能讲成故事。</p>
这样的人注定有一口饭吃,或者准确点说,高晓松同志其实打从生下来那天起,就完全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他的家庭背景在那里——外公是深大首任校长,外婆是北航筹建人之一,外舅公式燕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舅舅是清华系主任,父母也都是清华教授,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学生,继父更牛,是开国副总理之孙。</p>
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才最适合在这样一个时代,去叛逆,去做一个满怀江湖和梦想的文艺青年。</p>
当他多年后说出那句其实挺让人糟心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p>
被日子折腾散了的人会想说,去你妹的吧,问题他真的可以,他人生最大的阅历和认知缺陷,就在于他根本不知道,对于很多人而言,其实“苟且”就已经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