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覆试之期日临近 宁国府爷孙会话(三更,求收藏,求追读)(1 / 3)
郑发属实是一个工作狂,歇息一夜,次日一早,就迫不及待地从二宝手里接过刚搭起来的摊子,开始督办糖远商号事务。
背后虽有皇亲国戚关联,背景不成问题,但商贸想要做起来,从原材料甜菜的生产,到加工处理,都需要详细规划。
这其中,还关乎土地租用,雇工诸事。
于郑发信任下,贾峥将汇集的大部分钱资用度,也都交到了郑发手中,平日由二宝帮忙负责周转事宜,还有同神京一些权贵府邸之联系。
后几日,待沈之远等人,从客栈搬过来后,一应众人就将所有心思,放在了备考上。
先花费数日,将主考官林如海之试卷,研究透彻。
然后,贾峥特别找人打探了顺天府贡院之环境,在城外花了钱资,租住了类似之地,并模拟出了十来间靠近茅房的号舍,以随机抽取的题目,同沈之远等人,行做模拟覆试!
做这种事情,贾峥也算是轻车熟路。
考场上的考试,甚是重要,容不得一点马虎。
任你为科举准备了多少,若最后因考场环境之不适应,导致状态差,成绩不佳,那只能再等几年重考了!
而这次重开顺天府贡院中的一部分,为几十名江南乡试贡生行做复核,谁也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严谨一些总归没错。
至于科举本身,贾峥前世就是一个做题家,对此也有着很深感悟,且在翻阅考卷后,早悟出了技巧。
也别小看科考技巧,足足能让沈之远等人,从乡试几万人中脱颖而出,终究中举。
技巧是一个重要方面,并非全部。
贾峥能做告知,并不担心这些同窗友人,于名次上超过他,正是源于实力自信。
他自身记忆超常,于图书馆工作时,看过不少关乎古代科举的书籍,还有诸多讲堂视频……各种积累学习适应下,对一些古文典故理解上,远超积学几十年的儒生。能做灵活应用,非是死记硬背能做比。
寻常士人,光是熟读四书五经,至多也就考个秀才。
如此种种,才让贾峥顺利取得“小三元”,并处于江南乡试前列!
相比较来说,八股文于众士人而言,还算简单的,甚是锻炼写作能力,算是开胃菜。而经史策论才是够写的!单凭闭门造车远远不够!
特别到了殿试,所问者,关乎国家大事,能做对答之人,需对时政知者多也,信息所获下,哪个会是简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