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曹魏论攻防(2 / 2)
曹真对曹叡道:“陛下,密探传来消息,诸葛亮亲往汉中,北伐之心昭然若揭,我大魏不如先发制人,发兵攻取汉中。”其早已与酆帝商议,引诱诸葛亮来攻,但其不能让曹叡知晓其心思,故而建议先发制人。
曹叡道:“此计甚妙。”旋即看向宣夜,道:“石真人以为如何?”
宣夜道:“昔武皇帝曾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绕而避之,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现若进军征讨诸葛亮,道既险阻,又需分兵遏御东吴,凡用兵马十五六万。如此劳师动众,势必引起天下骚动,此诚陛下所宜深虑。若是分命大将据诸要险,仅需蜀军三四成兵力,便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百姓无事。数年之间,大魏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
曹真道:“仅需蜀军三四成兵力?石真人有些异想天开了吧。诸葛亮可非常人。”
宣夜道:“诸葛亮即便再厉害,撑起摇摇欲坠的蜀汉,已是其极限。千年青史以来,割据巴蜀的势力有谁能够反攻一统的北方?并且,现在诸葛亮甫平南中,但仅两三年得时间又能消弭什么矛盾?汉羌矛盾,百年未平,诸葛亮又有何手段,在两年内解决汉蛮矛盾?”
曹真默然。
宣夜所言不假,以巴蜀为根据地的政权,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蜀国和巴国,西汉末年的公孙树,东汉末年的刘焉刘璋均无法威胁中原。而在后世,晋国末年的谯纵、李特,南梁的萧纪,隋末、唐末时期的蜀中势力,南宋末年的吴氏兄弟、余阶,明朝末年的大西政权,民国的刘湘,同样无人能掀起风浪。
虽说刘邦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当时北方已经大乱,并且刘邦在蜀地仅待了两三月,其手下将士为楚人或者中原人,而非蜀人,更何况当时汉水尚未改道,其可沿水道进军。此时,诸葛亮面对的难度,与刘邦相比有天壤之别。
曹叡见宣夜见识精准,遂赞道:“石道长真是真知灼见。”
曹真见曹叡不信诸葛亮有能力北伐,也不再相劝。由秦人组成的关中精锐骁勇善战,且魏国铁骑来去如风,而汉军仅有步卒,又需跨过八百里秦川,向来轻佻慵懒的蜀人行动又能有多快,等到诸葛亮开始北伐再整军备战同样不迟。
曹真仔细思索一番,自认曹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再厉害也无法掀起风浪,但为以防万一,依旧道:“诸葛亮北伐,主攻方向也应该是关中,而非陇右。微臣这便暗中整备兵马,以防不时之需。”
曹叡赞同,道:“如此,有劳皇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