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二节 长途奔袭(1 / 2)
这一次,鞑靼躲得更远,一直撤到了兀古尔札河。
终于把他们给找到了,军队上下为之振奋,立即渡过胪朐河。朱棣更来劲了,亲率骑兵,带上二十天口粮,朝着敌营飞驰而去,大部队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看到这儿,大家会不会感觉到有点儿不对劲?当时,丘福也是在这条河附近探得敌情后,同样是只带上骑兵冲向敌军的大本营,最后因寡不敌众而惨遭不测。
难道朱棣这次也是一时头脑发热,作出了一个不理智的决定?
确实,在茫茫草原上作战,找到敌营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追寻漂浮不定的敌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一个不小心,不仅敌人找不到,而且还容易落得一个弹尽粮绝后无法全身而退的恶果。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当时的丘福和如今的朱棣为什么只带领骑兵飞速赶赴敌营的行为了。战机稍纵即逝,怎可能等着步兵部队缓慢行进呢?但前锋队伍与后面的步兵部队脱节后,又往往容易陷入敌众我寡的危险境地。
上次在这个方面已经吃了大亏,难道朱棣也不知吸取教训吗?
离兀古尔札河越来越近了,明朝骑兵那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很可能已经被敌方的探马发现了。说不定又如前一次那般,他们早已设下重重包围,正磨刀霍霍等着“包饺子”呢。
可是,兀古尔札河四周静嘤嘤的,只听到马蹄声由远而来。在大漠深处,在敌人可能的栖身之所,这种单调而沉重的马蹄声,声声都敲在心坎之上,让人烦躁不安,这不像是有大队人马驻扎的地方。
莫非敌方已经收到风声,早已撤离?还是故意为之,要牵着明军的鼻子往险地引?
到了这里,似乎已经没有更多思考的余地了。敌人应该就在附近,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他们找出来。
于是,永乐帝一声令下,连夜加速追赶。一直追到元太祖成吉思汗当年起家的地方——斡难河,他才见到了蒙古大汉本雅失里。
看看,都到人家什么地盘去了,这会不会真的就是敌人的圈套呢?
他似乎也不多想,直接挥兵掩杀过去。
太相似了,上次丘福领着骑兵长途加急追上敌军后,也是二话不说就冲杀过去的。问题在于,丘福丧师,最多也不过丢了一支军队,这次皇帝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后果将不堪设想。
战场之上,杀声震天。几下冲击之后,胜负之势已分,是哪一方处于劣势呢?
不要紧张,是鞑靼即将招架不住了。可谓兵败如山倒,蒙古骑兵一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本雅失里知道大势已去,仓促之间,只带着七名护卫骑兵渡河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