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捡回一条命(1 / 3)
第一题给出了一个设备的图纸、模拟运行的模型和这个设备输入与输出的一些数据。题目问的是,希望设计一个类似阀门的装置,使这个设备的实验数据能够实现收敛。
这是一个长得像个花生或者哑铃似的东西,左右各有一个圆溜溜的舱体,中间用一根管子起来。然后,在这个东西的外面用一个巨大的大罩子罩住,好像一个巨大的哑铃放在一个圆形的玻璃穹顶下。
我看这东西很眼熟,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这是一个姜氏场导舱啊。”乔安娜提醒到。
哦,我一下子想起来了。
乔安娜接着详细介绍起来:
“姜教授因为发现了生物体的电磁场作用,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姜教授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基于量子理论和控制论原理,以及全息宇宙论。特别是他那篇著名的论文——《论生物场的能级传导与开放系统中生物微波电磁辐射》。这篇论文系统地阐述了这样一个假说:既然生物也是由量子态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有机生物体自身也应该符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任何物理学层面上的开放系统中的自由能量,都有能力从高能级向低能级以辐射的形式转移能量,那么,有机生物体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姜教授并没有计算出精美的数学和物理学推演公式,这是他遭受质疑的地方;但与之相对的是,他成功制造了可以运行的生物场能级传递设备——即姜氏场导舱。目前,姜氏场导舱已经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普遍用于治疗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疾病,和用于阻断一些母婴遗传的传染病。除此之外,姜氏场导舱及场导论有关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育种、新药开发、自然灾害预警、癌症早期发现等等很多领域。”
我们对乔安娜的博学表示非常钦佩,连连点头。
她接着说:
“场导论有关技术虽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运作原理依然饱受争议。因为,场导论基于的物理学原理很可能与主流物理学信仰的大爆炸理论背道而驰,而是基于约翰·惠勒和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单电子宇宙假说。而单电子宇宙假说又与以太场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面涉及到了爱因斯坦与尼古拉·特斯拉之间的争论,是一个物理学悬而未决的公案。
量子力学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人的大脑中的微管结构很可能是一种基于量子计算的‘收音机天线’,可以发出和接受信息。这是因为脑电波是由神经电脉冲会产生的,而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电信号,理论上应该符合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换句话说,人脑并不是意识的生成器,而更像是一台收音机一样、是一个意识的接收器而已。意识,则是弥散在广大无边的量子宇宙的狄拉克大海之中。
用你们能明白的话说,就是,场导论认为,宇宙本质上是一个广大无边的电磁场。而每个有机生物体——比如,每个人的人体,都是一个有独特振动频率的微观电磁场。这个电磁场的振动与宇宙本身的振动之间,有许多联系。如果人体的电磁场与宇宙的电磁场处于和谐交汇的振动频率时,人的身体就健康,人的心理就愉快。如果人体的电磁场与宇宙的电磁场处于冲突对立的振动频率时,人的身体就生病,人的心理也会生病。”
“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大概能明白。但这与这道题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你说这道题不合理呢?”我问道。
“这道题的不合理之处,在这个设备。”乔安娜指着电脑上的图纸说道:
“即使是这个争议颇多的场导论,要能够在我们的宇宙成功运作起来,也要符合一些基本的原理,比如热力学定律。因为,类似于热力学定律的原理,并不是推演、总结和计算出来的;恰恰相反,热力学定律这一类定律,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架构。脱离了这些架构,就谈不上逻辑了,更不用说科学二字。
姜氏场导舱这个设备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将一个位于高能级的、用来发射生物信息场的生物放在放射舱;将一个位于低能级的,想要接收生物信息场的生物放在接收舱。用合适频率的激光照射发射舱的高能级生物,并用激光传导到接收舱的低能级生物。这样的,接收舱的低能级生物的错误频率生物电磁场能得到纠正,低能级的生物的能级就会得到一些提升。比如,将一个高能级的健康人的生物信息传导给一个低能级的有基因缺陷的孕妇,可以通过协调和补全孕妇的生物电磁场来提升后者的能级,从而防止基因缺陷遗传到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