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子路结缨从容去(1 / 2)
孔子的高徒仲由,字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子路少年时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身体虚弱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断米已经好多天了,子路想到要是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借了了一小袋米背回来,让父母吃上了难得的米饭。邻居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初次和孔子见面时,曾无礼于孔子,瞧不起孔子的学说。孔子对他启发诱导,子路深受触动,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孔子有一次问子路:“你喜欢什么?”
子路说:“喜欢长剑。”
剑不离手,是子路的一大特点。由于他忠勇好武,很多时候实际上承担了保护孔子的角色。孔子评价子路时说:“自从仲由跟了我后,我就没有再听到过恶意中伤的言辞了。”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更是一位出色的侍卫,匡地、蔡地遇围期间都有子路仗剑紧随左右,让图谋不利于孔夫子的列国大夫深为忌惮。
子路为人伉直鲁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他也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意即子路经过孔门的洗礼,学识水平有所提高,但身上的野气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子路很尊敬孔子,孔子得了疾病,子路真情地为他祷告。但对于孔子的言行,如果他有不同的观点,会毫无保留地提出来,从不隐瞒。孔子见南子时,子路不高兴,因为南子“美而好淫”,急得孔子指天发誓:我决没有做什么过分之事。当孔子谈卫国的政治需要“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
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做蒲邑宰时,断案时听到一方说完就知道谁对谁错,在他的刚正谋断下,涉案众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让弟子谈志向,每次仲由都抢先发言,而且多数是谈他如何勇敢,教别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
子路在邵邑这个地方任职的时候,鲁国的掌权者季氏限百姓在五个月内开通一条运河。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而子路在他的行政区内正好负责这个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公家的经费不够,工地伙食很差的情况下,子路自己掏腰包给大家改善生活。
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好给工人吃的饭倒掉,还把锅也给砸了。
子路是个急脾气,跑去跟老师理论,对孔子说:“你天天教我们行仁义,要做好人做好事,现在我这样做了,你又反对我,还教子贡来捣乱!”
孔子教育子路:“由啊,你真是糊涂!当了君王,应该爱天下;当了诸侯,应该爱郡内人民;当了大夫,管好职务内的事;作为普通人,爱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超过了范围的仁义,虽是仁义之举,但是侵犯了别人,所以你错了。”
孔子曾多次谈到子路擅长“政事”,并向主政的季氏等人介绍说:对于子路,可以任命他来治理千乘之国的后勤事务,至于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在鲁国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时候,子路开始步入仕途。最初,他在季孙氏那里干点小事,后来得到信任,升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总管。其后,还做过费邑宰。
小邾国一名叫射的人,带领句绎的人来投奔鲁国,专门指名叫仲由代表鲁国出来定盟约,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话说就是,“千乘之国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仲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