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自由不能随心所欲(1 / 1)
闹骚也就说这么说,再提就过分了,这本书的内容就不积极向上了,心态,心态,心态要好,不然就写不出好作品来给大家看。
当了作家,我不止是开始掉头发,连眉毛都掉,眉毛可以看一个人性格的重要特征,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看见一个人会感觉莫名欢喜;有时候会觉得有些人比较高冷、难接近;有时候又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一个人。如果你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人都说不清楚,只会说凭感觉。
其实,这种感觉就是根据一个人的气质得出的反馈。在没有深接触之前,人们第一眼的感官除了一个人的长相、身材、穿衣打扮之外,更多的是被气质决定对这个人的印象好坏、喜欢与否,而这种气质更多的体现在眉眼间。
古人云,眉目自成诗三百,鬓如春风裁。每一种不同的眉眼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都能反映出一个人不同的气质风格。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标准眉,这种眉型一般不挑人,一般普通大众都是这样的眉型,看起来比较自然,眉目给人一种比较居家舒服的感觉,但在视觉上平平无奇,给人印象不深刻,缺少几分灵气。
柳叶眉,给人的感觉比较温柔文静,我见犹怜。其中,最有代表的便是深闺大院里,忧思成病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把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聚集在眉眼间,一见便让人心生爱怜。
剑眉在棱角分明,面部线条立体的人脸上便给人英姿煞爽的感觉。这种眉型在男士中很常见,也非常能体现一个男人该有的气场。不过,很多女生也非常适合剑眉,比如,女星林青霞、倪妮等,一双剑眉让人感觉非常大气,英气十足,妥妥的气场王,我就是剑眉,只是眉毛不浓郁,比较的淡。
一字眉搭上无辜眼给人呆萌可爱的印象。这种眉型既没有柳叶眉的妩媚、也不像剑眉太过英气,但是却意外的给人一种比较清纯、温暖的感受。赵丽颖曾经一度使用的便是一字眉型,并凭借角色薛杉杉成为清新可爱的代表。
可见,一个人霸气也好、温柔也好、娇俏也好,都无不体现在眉眼里。你眉眼含笑便柔情似水,你眉目上调便气场十足。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眉型,都应该是适合自己的,不能随意胡乱修改,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面部特征,找到最优的款式,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鲜明,好感度uu。
头发掉了就直接光头,掉眉毛这是个大问题啊,没有头发可以,没有眉毛可不行,好烦人。就非要我像一拳超人一样吗。变秃了才能变强,这不是我想要的未来啊,这样的未来就一点都不自由了,受命运摆布,成为它想让我成为的样子。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所谓自由是何物,从何而来的,外在怎么样都无所谓了,头发眉毛全掉光,但我还是我,是自由灵魂在放肆洒脱。
然过度的自由令人不安,狭隘的自由令人心生局促,对于每个人来说,自由的意义不一样,他们想要的自由也不一样。虽然很多人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自由是什么?”
我想,自由是一种心理状态。没有内心的人就没有自由。动物自由吗?它们不受任何法律法规束缚,看似无拘无束,实则受到残酷的自然法则支配,我并不知道他们自不自由,我只知道,他们是没有“感到自由”这个概念的。既然自由不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那我便不需要执着于它的严格定义。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罢了。人能感受到自由或者不自由。自由不是不安,自由对我来说是正面情绪,是一种稳定而饱和的心理状态,能给我提供快感和动力。那么人要如何得到自由呢?既然每个人的自由不尽相同,那么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别人那里是得不到的,唯有去问自己,“你觉得怎样才算自由?”
于是,我便踏上了自我探索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自由与自知密不可分。那究其一生,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自知”呢?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足够了解你自己吗?你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吗?你知道什么能让你快乐而什么能让你痛苦吗?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敢做什么不敢做什么,能承担什么不能承担什么吗?我认为所有人的一生,无不在探索这几个问题。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有些人到死也没意识到罢了。
在古代,孔子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把人生分为了六个阶段,这也不假,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这样的,亦或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到三十岁才能真正独立,独当一面,四十岁才大致了解自身,而生活没有困惑,五十岁而知晓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而不为外物所动摇,即外界的言论不会影响到他,七十岁由于自己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自己也知晓自己的能力不会有什么改变了,于是安于自己想要又能做到的事中。而想要又做不到的事由于知道自己做不到了,也就被迫释然了,不想要了。
这样也就达到了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境界,即“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多人可能看到“随心所欲”就认为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状态,但在我看来,或者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可悲的状态,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和命运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了,能力和想法不再改变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去,即停止成长。
所以这是孔子认为一般人在探索自身过程中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但是现实对应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则会有很大差异。古言“三十而立”,但实际上有人到了老年也未必独立,不管是身心,还是经济。古言“四十而不惑”,有的人到死也始终为各种人际关系和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而困惑。古又言“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人一生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而活在他人的言论和规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