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小人怀惠(1 / 3)
自上次陪同荀彧去见郭贡后,两人几乎没有私下聊天的机会,关系自然也变得有些生疏。
但,这只是曹珣自己认为,荀彧待人接物自有其一套。他清秀通雅,让人如沐春风,也吹散了曹珣心中那缕忐忑和别扭。
就在昨日,曹操率领剩余的万余军队及一众官吏百姓移军东阿,路途不算长,可半路上依旧死了不少人。
到了东阿后,袁绍的使者郭纪立即带着他的随从连同曹洪一道去了黄河北岸。
原因嘛,听说是袁绍援助的粮草已经上路,一行人前去接洽。
鉴于此情况,荀彧只操持了一天政务,翌日便出城考察东阿县秋种的情况,曹珣则是被派来护卫的。
“看来,来年也不能指望东阿这边的夏收了啊……”荀彧的声音有些许低沉。
曹珣站在他身侧,望着远处那片本应播种满冬小麦的田野,也不知道回答什么好。
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关中和关东地区,甚至是在西北的凉州,主要种植物还是稻和粟。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地会被用来种植水稻,次一些的劣等田则用来种粟。
但后来气候发生了变化,全年的气温在不断走低。冬春季节变得低温干旱,夏秋季节则伴随着强降雨,极端和混乱逐渐成为常态。
比如,东汉的寇荣就曾说过,春天常常冷风呼啸,而夏天不仅有冰雹这样的强对流天气,还会发生霜冻这样的低温灾害。能把大树都连根拔起的风灾,更是一年接着一年。
而稻对水热条件的要求,比其他的农作物更高。
稻和粟这两种农作物都是春种秋收,冬春的低温干旱,会威胁稻的播种,而夏秋季节的频繁强降雨或者寒潮,则又会影响稻的灌浆和收获。
这样的情况会造成什么结果呢,答案就是粮食欠收,不管是稻还是粟。
所以从西汉后期开始,朝廷推广种植冬小麦,因为它更能对抗干旱,生长周期也能避开夏秋的强降雨。
回到现下的兴平元年,兖州的蝗灾造成官府无法从管辖内的农民手中征集到一粒粮食。
同时,他们也无力参与秋收之后秋种农事。
那么来年,撑过了这个冬季的曹操又要靠什么来支撑与吕布的战事呢?难道用爱发电?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先生,眼下我等实控不过数县之地,来年只怕还是得仰仗乡野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