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早就会墙式冲锋(1 / 2)
这个样子兜了几圈,徐大有渐渐感觉马力不济了,他倒是还有办法,稍稍放缓马速,寻思着找个嫩一点的鞑子以马换马,夺一匹马儿来再说。
他稍一放慢马速,就有鞑子追上来了,当先一个,竟然拿的不是弯刀,而是一杆长矛。
矛和枪其实是一回事,矛是统称,枪是其中一类,主要的区别就是枪头要小一些,而矛头什么样子都有,并不是像后世什么专家考证的枪杆有多么多么考究云云。
这个鞑子端着长矛的姿势也是单手夹在肋下,快要够到徐大有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直起身子,伸出手臂把长矛指向徐大有的后背扎了过去。
这鞑子满以为这一下可以把这个汉人刺个透心凉,谁知道一刺之下却刺了个空,眼前只剩下光背的空马在跑,马上的人却不见了踪影。
原来徐大有放慢了马速,知道后心有长矛扎来,他忽然两脚脱出马镫,左腿向前一撇,就从马脖子上片过,屁股一耸,整个人就从马身上溜了下去。
这是一种很好玩的下马的身法,胆子大点也很好练,后世的马戏团还经常有这样的玩法。
徐大有双足落地之后就顺着惯性向前小跑几步,这样就不会摔倒了,这就是跑动中下马的关键。
他下马小跑了几步之后呢,身后的鞑子也追了上来,手中长矛再次向他身上捅去。
徐大有身子一伏,左手一伸就抓住了扎来的矛杆,往回一撜。这鞑子的马本来已经跑到前面去了,却忽然受到了向后的拉力,鞑子身形不稳,“哎呀”一声喊,就被徐大有拽得跌下马去了。
这边人一被拽下来,徐大有“唰”的一下就补上一剑,也不管他是死是活,一手提剑,一手拎起长矛,紧跑几步,一个追云赶月,就纵身跳上了鞑子的马匹,端端正正地坐在了马背之上。
这下子,徐大有如虎添翼,他又威风了,他骑上马,左手宝剑,右手大枪,仅用双足控马,转身又杀入鞑子群中,左挥右砍,左冲右杀,一杆一丈多长的长矛被他耍成了根棍子,在马上抡得滴溜溜转。
这个时候,杨进带着徐鹤以及十几个夜不收也从边墙上下来了,远远的就看到一大群人马在草滩上来回兜转冲杀,夜不收韩老六奇道:“咦,这儿哪来的兵马,杀得满热闹的?”
不一会儿就看明白了,赶情那么多鞑子来来回回就围着一个人冲杀,徐鹤马上就看向杨进,手里的大枪也平端而起,跃跃欲试。
杨进也完全换掉了原来那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抬起手中大枪夹在腋下,声音坚定得对大家下了命令:“所有人,夹枪,冲锋!”
这几天徐鹤也已经学到了一些马上用枪的招法,这时候也依言把大枪夹在了腋下。
十几个夜不收策动着战马并拢了过来,肩并肩膝碰膝站成了一条线,十几支大枪并排夹起,整整齐齐地指向前方。
徐鹤心里一跳,他在后世的网站里看到过,称这是墙式冲锋,是近代西方骑兵“跨时代的发明”,如此种种,殊不知这种冲锋中国人早就在用了。
随着杨进一声令下,成排的战马开始跑动,先是慢慢的,跑着跑着,速度渐渐加快,而不管怎么跑,他们的队形依旧还能大致保持整齐,依然是一条长长的横线,相邻的战马之间虽然说并不能真正让他们两膝相碰密不透风,却也并不能钻过一个人去。
十几匹战马组成的横队已经非常宽阔了,黑压压的如同一道城墙压迫而来,还没靠近,已经有不少鞑子的马匹嘶叫着向两边逃开了。
线列越跑越快,最后到快接近敌群时,杨近一声号令:“冲锋!”顿时所有骑兵齐声呐喊,一霎那间吼声如雷,伴随着鼓点一般整齐的马蹄声,一整排锋利的枪尖闪耀着点点寒茫,“扑哧扑哧”,接二连三地捅进挡路鞑子的身体。
徐大有忽然感到身上的压力越来越轻,抬头一看,却只见周围的鞑子正在四散奔逃,而鞑子们的身后,一排整齐的骑兵挺着长枪骄傲地冲击而来,顿时喜出望外,举起手中的宝剑大声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