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疾风知劲草(1 / 2)
李慕停驻在兖州一呆便是两天,王一白两天内两道飞鸽传讯,说皇帝病重,催促太子日夜兼程速速回京,以应对万一。李慕实在等不得了,即将启程时,他等的人终于敢到了,丰县县令欧阳文正一到大梁城,太子便将他拉进马车,启程直奔洛阳,时间紧促,李慕已经没有时间再耽搁,只能跟欧阳文正边说边聊。他从梅老那里知道,这王可卿口中所说三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内政一绝欧阳文正、智谋一绝诸葛玄玑,用兵一绝叶无极;而令李慕感觉异常不解与愤怒的是,父皇明知此三人皆是当世大才,国士无双,可多年来却一直压着不肯重用。直到欧阳文正登上马车,跟太子同行百里,说了一句话,才解开了李慕心中疑惑。“诸葛玄玑曾言,臣等三人一展抱负之天地,不在本朝,而在新朝。今殿下招臣同归洛阳,看来臣等已到了用命之时”。
“呃……你们就这么有把握?本王值得先生等如此之久?若本王并非明主,无识人之明,那你们又如何打算?令择明主?”
“呵呵,实不相瞒,臣等并无把握,且更不知这未来国君究竟会是哪位殿下,可臣等只能赌。即便再无选择,臣等也不会离开大齐,此言或许会让殿下心生不快,可臣不敢欺瞒殿下,臣与叶无极三人相约,此生宁负一身所学,绝不负我大齐,只因臣等世代皆是齐人。”
这话不能说不够大胆,如果太子并非明主,或许欧阳文正会舍太子而辅佐另一个值得辅佐的人,可前提是此人必须是齐人,也就是说,欧阳文正叶无极等三人要效忠的并非大齐皇帝,而是大齐朝廷,是大齐这个国家。如果换做他人,或许会因此而降罪于欧阳文正。可欧阳文正发现,殿下非但没有怪罪之意,而且随着自己话音落地,殿下脸上竟然满是敬重之色。紧接着的举动,更令欧阳文正欣慰,而且眼中闪出一丝精彩之色,甚至有一丝感动!大齐太子虽仍保持本来盘坐的姿势,竟然双手抱拳,高举过顶,深深弯下上身,一礼倒地:“先生忠义之心,令本王动容!本王代大齐万民和皇室,敬谢先生不弃我大齐!”
呵呵,无极兄,璇玑兄,上天不负你我苦等这如许多年,太子能有如此胸怀,如此礼贤下士,便值得你我将毕生所学,卖于他太子府了,大齐万幸,大齐,当兴!
“先生,如今陛下病危,朝堂权臣结党,朝政动荡,而本王根基未稳,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坠落万丈深渊,性命难保。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殿下若问复苏民生,积累国力,臣自问十年思虑、十年谋划,敢称献良策。今日陛下所问,臣不可答,非是臣不尽心,而是臣不敢妄言。殿下可问诸葛玄玑,这运筹帷幄,用谋设计,可是诸葛玄玑所擅长。”
“诸葛玄玑大智若妖,本王已有所闻,倒想听听先生对您这挚友,如何评价?”
“呵呵,殿下明知微臣与诸葛玄玑堪称莫逆,却来问我,就不怕臣谬言?”
“哈哈哈,即便先生有所偏赞,有何不可?本王推心置腹,愿听先生一论!”
“诸葛玄玑心思极细,能于微末处见洞天,大智如轮,可自大势中辩尘埃,此人智谋可换日月、定乾坤,天下智谋若论斗取,诸葛玄玑当可独占半数!臣如此做评,殿下可信?”
“若以先生之心,可信三分,以公卿之心,可信五分;若以魏秦之心,可信七分。”
“殿下何做此言?”
“呵呵,先生与其本是莫逆,为友前程,自当褒扬,本可一分,然先生言谈举止,并无谄媚之意,又无狂悖之行,斟酌先生品行,故而可加两分;公卿百官虽非人人皆明德之辈,然,却也多忠直之士,明知玄玑大才而不极力苦荐,其因可有二,一者朝廷故意为之,二者此人才智超群,可令百官生妒;故而能有五分可信;魏之元修、秦之无欺,屡屡求贤不成,尚不肯罢休,足可见玄玑之大才,当信其七分,为君者,遇事需三思,多亲证所思,几度推敲,唯亲证后,方可信其有无。若非如此,纵亲眼所见,不一定便是真相,尚有故意所为之举;治国之辈,岂能仅凭一语便妄下定论?”
“殿下,真我文正之主也!”侧坐的欧阳文正,忽然跪立而起,面朝太子深深叩拜在车厢上。